顧 璘
【作者介紹】
顧璘(1476—1547),字華玉,別號東橋居士,先世吳縣,后徙上元(今江蘇南京)。弘治九年(1496)進士,授廣平知縣,年僅二十四。后為開封知府,因先后與鎮守太監廖堂、王宏相忤,逮下錦衣衛獄。獄吏問狀,抗言條對,一無所承,乃謫全州(今屬廣西),曾作《初至全州》五古,中有“比歲牧梁宋,兵戈劇流亡。逮此越萬里,民瘼乃同方。……噬膚遂及髓,割肉救瘡瘍。天高不能愬,仰失日月光”語。官至南京刑部尚書。有《顧華玉集》。
他歷仕三朝,凡十九任,常以前輩自處,對新進之士露傲慢之色,其得謗受禍,或有自取之處。他的詩,才情警秀,對句工整,但風格不高。其《擬宮怨》之三的“御前卻輦言無忌,眾里當熊死不辭”,頗為人稱誦。前者用班婕妤事,后者用馮婕妤事。之四的“金輿到處無新舊,玉貌從來有是非”,亦佳,意謂是非皆因玉貌而起。五絕如《云歸庵》的“松林有茅宇,白云往還來。山僧愛云好,柴門夜長開”,《飛來石》的“誰騎蒼鸞來,啄破苔花碧。經年不歸去,化作山頭石”,皆謫全州時作。人雖為逐客,而詩頗清秀。七律《岳墳》末云“厓山海色連天盡,精衛空銜萬古悲”,《拜岳武穆廟》云“海波東去厓山遠,精衛千年恨未平”,同一題材,而用語重復,終非上乘。
上一篇:《雪》明代詩賞析
下一篇:《題復甫墨牡丹》明代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