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韓愈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中唐時期興起了一股評價李白、杜甫詩歌的熱潮。此前,李白一直得到時人的贊譽(yù),而杜甫則詩名不彰。與白居易齊名的元稹寫了一篇《唐故檢校工部員外郎杜君墓志銘》,尊崇杜甫,卻又貶低李白,走到另一個極端。因此存在一個正確評價李白、杜甫的問題。韓愈認(rèn)為,李白、杜甫作為盛唐詩歌的兩座豐碑,應(yīng)該一體尊崇,而不應(yīng)厚此薄彼。他寫下了這首《調(diào)張籍》詩,無分軒輊地全面肯定了李杜。“調(diào)”,調(diào)侃、戲謔之意。張籍,中唐詩人,曾從韓愈游。韓愈以此詩贈張籍,是認(rèn)張籍為同道,可傳衣缽。
這首詩開頭云:“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高度肯定了李白、杜甫的詩歌成就。對于詆毀前輩詩人的“群兒”加以斥責(zé),雖不一定專為元稹而發(fā),實(shí)際上是包括了元稹在內(nèi)的。接下來,詩人用兩句形象的比喻對詆毀者加以入微的刻劃:“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蚍蜉”,蟻的一種,常常在松樹根部營巢。《爾雅·釋蟲》云:“蚍蜉,大螘。”詩篇抓住蚍蜉這種小蟲在樹根營巢的自然現(xiàn)象加以社會化的比附,蚍蜉營巢當(dāng)然沒有危害大樹的用意,詩人將它擬人化了,目的化了,似乎蚍蜉想要撼動、摧倒大樹。于是,展現(xiàn)出一幅大自然的奇妙景觀:大樹參天、枝葉怒放、郁郁蒼蒼!如此高大,如此青翠,如此勁挺,如此充滿生命的活力!而樹陰之下,局處一隅的小小的螞蟻居然奔波勞形地鉆穴打洞,想要扳動樹根。多么可笑的對比!這里展現(xiàn)的是大與小的尖銳對比,是力量的不協(xié)調(diào)。詩人又用了一個“撼”字,充滿了嘲弄意味,更加濃了這種不協(xié)調(diào)。由此得出結(jié)論:“可笑不自量!”這就一筆罵倒了那些在李杜文章光焰面前搖唇鼓舌的“群兒”。而詩句所蘊(yùn)含的哲理更是超越了時空,給后人以深刻的啟示。從此,人們把那些妄圖以卵擊石、以身試法的歷史狂人比為撼樹的蚍蜉,而把那些代表了人民力量與意愿的偉大事物比為參天大樹,從大與小的對比中顯示出歷史前進(jìn)的力量。
上一篇:《論詩五絕(其一)·[清]趙翼》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謫居黔南十絕(其十)·[宋]黃庭堅》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