鴇羽
作者: 劉瑞明 【本書體例】
【原文】:
肅肅鴇羽,集于苞栩(1)。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2)。父母何怙(3)?悠悠蒼天,曷其有所(4)?
肅肅鴇翼,集于苞棘(5)。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食?悠悠蒼天,曷其有極(6)?
肅肅鴇行,集于苞桑(7)。王事靡盬,不能蓺稻粱(8)。父母何嘗?悠悠蒼天,曷其有常(9)?
【鑒賞】:
這是一首徭役怨詩。主題明朗,選材有力,反復苦詠,怨天尤人。
詩中“王事靡盬”句,三節之中原句重復,“父母”及“蒼天”等句,也是易字而重意。這種一唱三嘆,使主題集中明確,并且得到加強。這是單刀直入,一刺再刺的寫法。
徭役之苦,可寫的題材和角度多種多樣,作者選取了廢耕誤稼,又連環到不能贍養父母的倫理上來。孝道在古代是天經地義的,因之它可以得到各階層人士的同情。徭役怨自然是統治者反感的,但用耕稼和孝道來負載這個主題,就易于流傳,獲得共鳴,統治者也就無奈他何了。這又是善于利用對方的口實。
“王事靡盬”,謂有多少王事?從役有多少人?為期有多長?作者沒有說。即令是再大、再準確的具體數字,只有統計學上的相對意義。作者以役人目睹的雁陣為興,就有了文藝的表現、聯想意義。“不能蓺稷黍”是春耕春播有失時或廢輟的,北雁南歸,秋去冬來,役人在途,秋收冬藏也是失時或廢輟的。一虛一實,互為張揚,主題的表現就具藝術性了。主畫面的內涵就深蘊了。雁的習性只落于沙灘平地,不棲于樹木,詩中卻言棲在柞樹、荊棘、桑樹,這只是偶然現象。偶然就是失常,詩人正是巧用這一自然的失常,來反映農事和孝道的失常,對題材真是充分利用了。
詩怨王事,怨在“靡盬”,然在“曷其有所”“曷其有極”“曷其有常”,不是一般的、不是全部否定性的怨,這并非反抗和斗爭性不強,而是斗爭作到有理、有節,富有策略性。
“悠悠蒼天”作者向高高的青天呼喚。青天在上,理應見到役夫之怨,它卻視而不見,失去神明之職。詩將怨王事和盼青天結合起來,重在尤人,兼以怨天,怨天為虛,仍然反射到實寫的尤人之意。
全詩靠敘陳事理顯示役人怨情之深且長,沒有激憤之語,是一種平實而深沉的風格。
上一篇:《鸤鳩》情詩三百首賞析
下一篇:《鴟鸮》情詩三百首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