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本篇寫于廣德二年春天(764)。這年正月,杜甫正準(zhǔn)備由閬州沿江東下,忽然聽到嚴(yán)武又被朝廷任命為成都尹兼劍南節(jié)度使的消息,于是決定重回成都?;氐匠啥己螅捎趪?yán)武的幫助,生活上得到暫時的安定,心情也比較舒暢,《絕句四首》、《絕句二首》等這些詩篇,生動地表達(dá)了他這種愉悅的心情。
這首絕句在藝術(shù)上有些特別,全詩純用偶句組成,四句詩各寫四種景物,彼此并列,乍看好像不相連屬,實際似斷實連,全詩統(tǒng)一于詩人自己的形象之中。
一、二兩句首先寫草堂近景。草堂在萬里橋西,浣花溪北,層軒面水,綠樹環(huán)繞,暮春節(jié)季,溪畔的楊柳一片濃綠,兩只黃鸝在綠蔭叢中婉轉(zhuǎn)歌唱;浣花溪水波光粼粼,遠(yuǎn)處一行白鷺,正從水面飛起,沖向碧藍(lán)的天空。兩句寫景,猶如畫圖?!按淞迸c“黃鸝”,“白鷺”與“青天”,相互映襯,相互對比,著色極為鮮艷,極盡寫物之工?!傍Q”字,寫黃鸝之歌囀;“上”字,狀白鷺之飛翔,一從聽覺,一從視覺,寫出了黃鸝與白鷺的不同動態(tài),烘托出春天蓬勃的生意,也透露出詩人在靜默中觀察感受春天景物的新鮮喜悅的情態(tài)。
三、四兩句寫草堂前后的景色。草堂背后,是廣闊的田野,田野盡頭,是綿延起伏的岷山,“西嶺”,就是岷山的主峰,海拔5588米,巍峨的峰巔上,終年是一片千秋不化的皚皚白雪。草堂門前,是流向萬里橋的浣花溪水。現(xiàn)在江水上漲,水波蕩漾,水面上航行著遠(yuǎn)行萬里的帆船?!安础保@里指萬里帆船在江上停留;“含”,指西嶺景色由窗口而入,一立足于室外,一立足于室內(nèi)?!扒镅?,見時間之久遠(yuǎn),“萬里船”,見空間之廣闊,兩句雖然都從視覺落筆,但一遠(yuǎn)一近,一靜一動,藝術(shù)構(gòu)思及景物搭配組合,都頗具匠心。浣花溪水并不深(杜詩《溪漲》:“當(dāng)時浣花溪,溪水才尺余。白石明可抱,水中有行車”可證),但到春天冰雪融化,江水從灌口下來,水勢上漲,便可通船了。但據(jù)宋范成大《吳船錄》,當(dāng)時來往吳蜀的通商大船,多停泊于草堂之西的萬里橋和合江亭一帶,這里寫“門泊東吳萬里船”,當(dāng)系詩人的想象之景,或許詩人由門前來往的船只,而聯(lián)想到東去吳越的萬里行舟,觸引起他的“三年望東吳”何時得重游的心緒而已。
四句寫景,猶如四幅畫軸,通過不同場面的轉(zhuǎn)換,描繪出草堂周圍幽美的春天景色。這里色彩繽紛,鶯聲和鳴,舟行如梭,充滿著春天生命的活力。讀完全詩,我們不僅得到一種美的享受,而且也似乎感覺到詩人與周圍景物之間一種無言的交融和契合,感覺到他在飄泊流離之后獲得比較安定生活環(huán)境的喜悅情趣。全詩四句皆用對句,卻對得自然天成,毫不板滯,顯示出作者藝術(shù)上的深厚功力。詩中運用色彩來對比映襯的手法,在后代詩人如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白居易《憶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張祜《題金陵渡》:“潮落夜江斜月里,兩三星火是瓜州”中,都可以看到這個傳統(tǒng)手法的相繼不衰。另外,這種四句四景,似續(xù)似斷的寫法,還表現(xiàn)在作者《漫成一絕》、《絕句二首》、《夔州十絕句》、《解悶十二首》等詩中。在后代絕句的創(chuàng)作,如蘇東坡的《溪堂蔭》、唐寅的《棲禪暮歸書所見二首》等詩中,更可以看到它的深遠(yuǎn)影響。
上一篇:杜甫《三絕句》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杜甫《存歿口號二首(其二)》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