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十朋一去求科舉,
占鰲頭中狀元,寫寄書回。
孫汝權換寫書中意,
繼母貪財寶,姑娘強作媒。
逼得我投江,逼得我投江,
“乖!繡鞋留與你,繡鞋留與你。
又
錢玉蓮是個貞節婦,
恨繼母愛錢財,苦逼重夫。
將身跳入江水渡,
李成舅拾繡鞋,王夫人往帝都。
風雪飄零,風雪飄零,
“天!官亭路上苦,官亭路上苦。”
——明·龔正我輯《時尚古人劈破玉歌》
《荊釵記》,是南戲劇本。元柯丹丘作。寫貧士王十朋以荊釵為聘禮,與錢玉蓮結為夫婦。王中狀元后,萬俟丞相欲招其為婿,王拒絕,萬俟遂將他由饒州僉判調任潮陽僉判。富豪孫汝權圖謀霸占玉蓮,暗中將王的家書改為休妻之書,錢的繼母也逼她改嫁孫,迫使玉蓮投江自殺,為福建巡撫錢載和所救,收為義女。后玉蓮聽說饒州王僉判病故消息,誤以為十朋亡故。五年后,十朋改任吉安太守,在道觀設醮追薦亡妻,適玉蓮亦至道觀燒香,兩人相逢,終以荊釵為憑,夫妻團圓。后一首所寫“王夫人往帝都”,是指王十朋之母誤以為錢玉蓮投江已死,在江畔祭媳之后,遂往帝都尋十朋。
這兩首民歌不僅概括了《荊釵記》的主要故事情節,而且突出了原劇本控訴“貪財寶”、 “愛錢財”,強行封建包辦買賣婚姻的罪惡,對錢玉蓮被迫投江自殺,珍惜以荊釵為聘的貧賤夫妻,給予了深切的同情和熱烈的贊美。
兩首的視角有別。前一首是從錢玉蓮的視角來寫的,所謂“逼得我投江”、“繡鞋留與你”,是以“我”錢玉蓮為第一人稱的。后一首則是以第三人稱為視角,所謂“錢玉蓮是個貞節婦”,“王夫人往帝都”,皆是從第三者的角度來寫的。
兩首盡管皆是概述主要故事情節,但是卻也非常注意細節描寫。如前一首,寫錢玉蓮投江時一再呼喚“繡鞋留與你”。這個細節就極為生動感人地表現了她對丈夫王十朋的生死之戀。后一首寫“李成舅拾繡鞋”,這個細節又為人們誤以為錢玉蓮投江真已亡故而留下了所謂證據,使人感到故事情節的發展和人物感情的起伏,皆極為合情合理,真實可信,生色動人。
上一篇:《職方賤如狗》原文|賞析
下一篇:《荷》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