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氏·小小尼姑雙垂淚》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小小尼姑雙垂淚,合下經(jīng)本緊皺著蛾眉。嘆人生枉生世界難消退,恨爹娘自把銀牙來挫碎。念了聲“南無”,奴要少陪;逃下山,要配姻緣自己配。叫師父:得罪、得罪,真得罪!
這首清民歌,寫小尼姑突破了佛門清規(guī)戒律的束縛,自己掌握命運,勇敢追求人生歡樂和理想的婚姻。此詩形象鮮明,語言幽默,頗有情趣,具有相當?shù)膶徝纼r值。
首句:“小小尼姑雙垂淚”,從人物神情落筆,一個特寫:“淚”,渲染出主人公的極度悲傷。她,小小的尼姑淚水一對一雙地滴落。“雙”字加重了悲的分量。可以想象止不住的淚水滴濕了灰色的衣襟,滴濕了手中的經(jīng)文,在這灰色的庵堂里,充滿了悲傷。這里“小”字作了重疊,“小小”讀起來不僅符合詩的音節(jié)要求,也可想象她的年幼,她的瘦小伶仃的模樣,如此小小年齡就被剪掉青絲,隔絕了紅塵,囚入空門,“春花秋月何時了”? 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青燈古佛下。在這里將葬送她的青春,葬送她的一生,她怎能不悲從中來,以淚宣泄?試想,這沉重的悲哀,壓在小小軀體上怎承受得了! 可見,巧用疊字,增強了詩的形象感并深化了詩的內(nèi)涵。
第二句:“合下經(jīng)本緊皺著娥眉”,這動作表情,已見內(nèi)心蘊育著覺醒和力量。她不是哭夠了擦擦眼淚又喃喃念起經(jīng)文,一個“合下”顯示了內(nèi)心的反抗,在眉峰緊皺中積聚著力量。她終于奮力抖落了沉重的悲哀,開始思索起來。三四句,經(jīng)過痛苦的反思,她又嘆又恨。嘆的是被送在這不見天日的地方,“枉生世界難消退”。她不甘心白白來到世界上,她如花女兒怎能割斷千絲萬縷的塵緣! 她恨的是爹娘安排了自己的命運,而她不屈從于這種命運的安排,即使是爹娘。咬牙切齒,她恨得強烈,顯示出她敢于與命運抗爭的性格。
寫小尼姑感情的發(fā)展,由悲而嘆,由嘆而恨,步步上升,恨得“挫碎”“銀牙”,似掀起狂風暴雨,電閃雷鳴。然而霎時間雨過天晴,彩虹當空,在內(nèi)心激烈矛盾沖突后,解決了矛盾。一個思想飛躍,她有了“悟性”。這里是暗轉(zhuǎn),略去一筆。但小尼姑下面的一言一行全從“悟性”來。且看她,沾滿淚痕的雙頰綻開了笑靨,且聽她對著佛爺款款細語:“念了聲‘南無’,奴要少陪”這是多么滑稽! 試想用佛家語向佛門告別,在所謂的敬意中含著何等的不敬! 而 一個“奴”字回歸為紅塵少女,一句“少陪”是不陪,失陪,又何嘗不是跳出佛門,一刀兩斷! 如此決絕卻說的如此輕柔俏皮,這如此特殊的告別式,皮里陽秋,不無揶揄和諷刺,同時,也掩不住小尼姑即將解脫的喜悅。任你“苦海無邊”,我卻“回頭是岸”;從此山重水復變?yōu)榱祷鳌?/p>
為了追求幸福,她馬上行動起來:“逃下山,要配姻緣自己配。”說的一語千鈞,痛快淋漓,表現(xiàn)了她徹底的覺醒。她認識到只有自己掌握命運才能獲得幸福歡樂。“自配姻緣”吶喊出幾千年在重重封建勢力種種傳統(tǒng)觀念的壓迫和束縛下的婦女的共同心聲。它猶如一面婦女解放的旗幟高高地擎在小小尼姑的手上。
結(jié)句:“叫師父:得罪、得罪,真得罪! ”是在小尼姑一串道歉的諧謔聲中做了喜劇性的收場。試想小尼姑甩下了灰色的袈裟,跨出庵門時,竟用這種口吻向老尼姑打趣告別,是多么有趣! 也活活畫出小尼姑少女的嬌憨、歡快而又挑皮逗人的神態(tài)。如果說小尼姑此時恰似出籠之鳥,騰空而去,那老尼姑呢! 也許被驚得呆若木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天哪,這是怎么回事? 待到明白后,小尼姑早已跑得無影無蹤了……結(jié)句不僅使人忍俊不禁,為小尼姑喝采,也給人留下了創(chuàng)造的空間,任你想象,從而獲得審美的愉悅。
這首民歌不同正統(tǒng)文學的溫柔敦厚,也不同于一般民歌帶著流俗,它寫的大膽潑辣,它跳脫了尼姑思凡的一般模式,不是那種身在佛門,心戀紅塵,半明半暗,而是跳出佛門,自尋幸福,徹底抗爭。主人公寫得新鮮、明朗,是美的形象。
美的形象,從鮮明的個性中來,小尼姑哭得痛快,思得深刻,恨得強烈,而一旦“妙悟”,立即行動,沒有半點畏葸和遲疑,著實令人可愛。這痛快、徹底來自內(nèi)在深層中的覺醒與反抗。基于此,又突出了她的直率和明朗。她不作小兒女態(tài),沒有“猶抱琵琶半遮面”露出點眼角眉梢,而是斬釘截鐵、堂堂正正“要配姻緣自己配”,如此無遮攔的大膽宣言!
這首民歌的語言也取決于人物形象,明快天然,幽默雋永。多是民間口頭語,念聲“南無”,說聲“少陪”,道聲“得罪”等,然而淺顯中含意味,尋常中有底蘊,寓莊于諧,頗富審美的情趣。
上一篇:《周邦彥·尉遲杯離恨》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無名氏·展花箋寫情書》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