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林野哭①
細林山上夜烏啼,細林山下秋草齊。有客扁舟不系纜②,乘風直下松江西③。卻憶當年細林客,孟公四海文章伯④。昔日曾來訪白云,落葉滿山尋不得。始知孟公湖海人⑤,荒臺古月水粼粼。相逢對哭天下事,酒酣睥睨意氣親⑥。去歲平陵鼓聲死⑦,與公同渡吳江水⑧。今年夢斷九峰云⑨,旌旗猶映暮山紫⑩。瀟灑秦庭淚已揮,仿佛聊城矢更飛。黃鵠欲舉六翮折,茫茫四海將安歸。天地跼蹐日月促,氣如長虹葬魚腹。腸斷當年國士恩,剪紙招魂為公哭。烈皇乘云御六龍,攀髯控馭先文忠。君臣地下會相見,淚灑閶闔生悲風。我欲歸來振羽翼,誰知一舉入羅弋。家世堪憐趙氏孤,到今竟作田橫客。嗚呼!撫膺一聲江云開,身在羅網且莫哀。公乎,公乎!為我筑室傍夜臺,霜寒月若行當來。
①細林,山名,舊名神山,在今上海市青浦縣南,松江九峰之一。②“有客”句,夏完淳在松江被逮后,舟行押解南京,故云“不系纜”。③松江,此指吳淞江,古稱笠澤。 ④孟公,西漢名士陳遵,字孟公,此處以姓氏切陳子龍。又,陳子龍晚號於陵孟公。文章伯,文壇之雄。⑤湖海人,《三國志o陳登傳》:“陳元龍湖海之士,豪氣未除。” ⑥睥睨,斜視貌,目空一切之意。 ⑦“去歲”句,指前一年吳易在蘇州起兵失敗事,陳子龍、夏完淳都曾參加。平陵,王莽立孺子嬰為帝,自稱假皇帝,后故丞相翟方進子東郡太守翟義起兵,事敗被殺,翟義門客為作《平陵東》哀歌。見《樂府詩集》卷二八。作者《吳江野哭》亦云:“《平陵》一曲聲杳然。” ⑧吳江,指吳淞江。 ⑨九峰,指鳳凰山、陸寶山、佘山、細林山等,皆位于松江城之西北。 ⑩暮山紫,王勃《滕王閣序》:“煙光凝而暮山紫。” “瀟灑”句,用申包胥入秦乞師,于秦庭依墻哭七日夜典故,以喻聯絡舟山的明將黃斌卿商請出師配合松江舉義事。瀟灑,猶言悲壯。 “仿佛”句,戰國時燕攻齊,齊城幾盡降。田單破燕復齊,唯聊城久不下。魯仲連附書箭上射入城中,曉喻燕將,燕將遂解去。此喻策劃清松江提督吳勝兆反正歸明事,后因勝兆謀不密,被執,其獄詞連子龍,子龍乃亡命。這兩句注文據白堅《夏完淳集箋校》。黃鵠,傳說中的大鳥,一說天鵝。六翮,健羽。《韓詩外傳》六:“夫鴻鵠一舉千里,所恃者六翮爾。” “茫茫”句,陳子龍年譜續編:順治三年,越、閩失守,子龍在武塘僧寺中泫然曰:“茫茫天地,將安之乎?”“天地”二句,指陳子龍投水自殺。跼蹐,形容窘迫,無所容身。《詩經o小雅o正月》:“謂天蓋高,不敢不局,謂地蓋厚,不敢不蹐。”“腸斷”句,痛悼陳子龍厚遇的恩情。戰國初,豫讓曾說:“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剪紙”句,杜甫《彭衙行》:“剪紙招我魂。”“烈皇”句,謂崇禎帝辭世而乘龍升天。烈皇,南明福王時謚明思宗(崇禎帝朱由檢)為烈皇帝。御六龍,《易經o乾卦》彖辭:“時乘六龍以御天。” 攀髯,黃帝乘龍升天,小臣不得上,皆攀持龍髯。控馭,操縱乘騎。先文忠,指夏允彝。南明唐王隆武朝贈允彝謚文忠。先,對已死的尊長之稱。 閶闔,天門,屈原《離騷》:“吾令帝閽開關兮,倚閶闔而望予。” 羅弋,捕鳥雀的網與弓箭。 “家世”句,參見陳子龍《會葬夏瑗公》注⑧。唯陳詩以夏允彝比公孫杵臼,本詩則以陳子龍比程嬰。“到今”句,秦末時田橫,自立為齊王。漢高祖即位,田橫率五百人逃亡入海。高祖招降,他在途中自殺,留居海島諸門客,聞訊亦自殺。這里以田橫比子龍,以客自比。撫膺,撫胸。室、夜臺,皆指墓穴。《詩經o唐風o葛生》:“百歲之后,歸于其室。”李白《哭善釀紀叟》:“夜臺無曉日。”行當,將,會。
【說明】 南都淪陷后,陳子龍避居松江,幅巾布袍,往來細林、佘山間,夏完淳曾追隨游憩。子龍投水,完淳被逮,押解途中經過細林,回憶前事,悲從中來。詩中不僅痛悼老師,亦懷念亡父,并于師親之死中,貫串著有志未伸的遺恨,“長使英雄淚滿襟”。
詩作于順治四年(1647)七月,在南明為桂王永歷元年,至同年九月,完淳即就義于南京。
柳亞子《磨劍室詩詞集o題陳黃門集次巢南韻》之三云:“傷心野哭吞聲日,后死荒江幾輩存。愁絕細林山下路,當年宋玉替招魂。”下注:“公弟子夏內史,有《細林野哭》詩。”
上一篇:《穆陵行》明代詩賞析
下一篇:《絕句》明代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