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何遜
弱操不能植,薄伎竟無依。
淺智終巳矣,令名安可希?
擾擾從役倦,屑屑身事微。
少壯輕年月,遲暮惜光輝。
一涂今未是,萬緒昨如非。
新知雖已東,舊愛盡睽違。
望鄉空引領,極目淚沾衣。
旅客長憔悴,春物自芳菲。
岸花臨水發,江燕繞檣飛。
無由下征帆,獨與暮潮歸。
這首詩各本均作“游舊”疑為“舊游”之誤,是一首作于旅途之中思鄉述懷、感嘆仕途人生的詩作。
何遜字仲言,是南朝的著名詩人。他“八歲能賦詩,弱冠舉秀才。……沈約嘗謂遜曰:‘吾每讀卿詩,一日三復,猶不能已。’其為名流所稱如此。……后薦之(梁)武帝,與吳均俱進倖。后稍失意,帝曰:‘吳均不均,何遜不遜,未若吾有朱異,信則異矣。’自是疏隔,希復得見。卒于仁威廬陵王記室。”《南史·何遜傳》吳汝綸認為這首詩當是何遜為廬陵王記室時隨府江州時所作。(見《古詩鈔》)這時的何遜,得到過梁武帝的寵信又終于失寵了,少年得志意氣風發的躊躇自信已經蕩然無存,對自我的價值產生了懷疑。擾擾倦役,屑屑身微,光陰永逝,詩人不由得對自己終生的追求、仕途的選擇表示出懷疑和后悔,邀寵而不得便索性說以前全錯了,借以取得心理的平衡。當然,這里也并非全是作偽,其中也有真誠,這真誠就是詩人對時光的永逝表現出的痛惜心情,是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的經驗教訓,是詩人對人生理性的審察。
詩的開頭便充滿了自貶,詩人以此表現出痛悔的心情,謂自己天生質地孱弱,不堪造就,才能微薄,身無長技可恃進取,智慮短淺難博美名。“操”謂操守,“弱操”謂弱質之操;“植”是培養、栽培的意思。然后說自己倦于行役,事屑身微。“從役”指出仕游宦。開頭六句謂自己資質弱、無長技、才能薄、智慮淺、從役倦、身事屑微,從不同的方面訴說自己人生處處不稱意,為以下四句精警動人滿蘊哲理的詩句伏下一筆。
第七、八句收束開頭的鋪敘,謂少壯時看輕年月,任華年白白而過,到了遲暮的晚年覺察歲月不多時方才格外愛惜光陰。“光輝”即光陰。第九、十兩句繼續發揮,謂自己選擇仕途,如今看來是不正確的,心中涌起萬千愁緒,覺得從前一切都好像錯了。“涂”即“途”,指仕途。謝眺《酬王晉安詩》有句“悵望一途阻,參差百慮依。”意與此同。這四句詩是全詩的點睛之筆,充滿了哲理的趣味,可以給后來人以無窮的回味咀嚼。它并不僅僅是“平生大誤是作官”的膚淺詠嘆,而是對人生不可再的悲惋。
接下來,詩人扣住詩題,說自己有了新朋友雖然快樂,對舊游故交仍格外想念,思念家鄉而沮濕沾衣,春華自芳而旅客(自己)憔悴。“新知”指新法識的朋友;“睽違”意乖隔、分離;“舊愛”即舊游;“引領”指伸長頸脖眺望。這首詩以直白開頭,充滿了濃郁的理趣,結束卻似鋪開一幅畫,一幅“春江愁旅圖”。詩人說,我乘著船愁緒萬千,而岸邊的花兒臨水盛開,江面上燕子繞著船桅盤旋飛舞,這更觸動了我的鄉愁,可是,我無法落下征帆不再前行,獨與暮潮返歸故鄉。“暮潮”即指歸潮,詩人有《渡連圻二首》,其二有云:“暮潮還入浦,夕鳥飛向家。觸目皆鄉思,何時見狹邪?”暮潮與這里的意思同,即指歸潮。大約古人認為潮也有朝出暮歸之信吧。這四句詩是絕妙好詩,作一絕句看也不遜色,常為后人所激賞。以形象的畫面收束全詩,就使這首詩顯得空闊而不板滯,韻味邈綿而深長。
唐人作詩長于形象畫面,宋人作詩嫻于談禪說理,這首詩卻能以理趣逗開而以畫趣作結,溶二者至天衣無縫。陰(鏗)何(遜)詩歌對后人影響極大。先秦至魏晉南北朝的詩歌無疑是唐宋詩的源頭活水,可難道唐人宋人只能得其半乎?更為可貴的是這首詩雖言理卻不板滯,每繪景又能得其幽微,故陸時雍曰:“何遜詩語語實際,了無滯色。其描景每入幽微,語氣悠柔,讀之殊不盡纏綿之致。”(《詩鏡總論》)陳祚明也稱賞何遜詩“經營匠心,惟取神會。……狀景必幽,吐情能盡。”(《采菽堂古詩選》)這首詩可資窺豹。
上一篇:《謁山·[唐]李商隱》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赤壁圖·[元]元好問》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