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潭夜坐①
何處花香入夜清②,石林茅屋隔溪聲。幽人月出每孤往③,棲鳥山空時一鳴④。草露不辭芒屨濕⑤,松風偏與葛衣輕⑥。臨流欲寫《猗蘭》意⑦,江北江南無限情。
①龍潭,在今安徽滁州。 ②“何處”句,花香入夜而清,信筆間道出真實,但也只有村野始能領略此趣。 ③幽人,幽隱之人,逗“孤往”。④“棲鳥”句,亦王籍《入若耶溪》“鳥鳴山更幽”之意。上下兩句,置人禽于廣大空間與寂寞中。 ⑤“草露”句,意即草鞋甘受草間露水之濕。⑥葛衣,泛指秋冬間所穿之衣。 ⑦《猗蘭》,《猗蘭操》,也稱《幽蘭操》,琴曲名。《樂府詩集》卷五八:孔子“自衛返魯,隱谷之中,見香蘭獨茂,喟然嘆曰:‘蘭當為王者香,今乃獨茂,與眾草為伍。’乃止車援琴鼓之,自傷不逢時,托辭于香蘭云。”
【說明】 據徐德洪等所編王守仁年譜,正德八年(1513)十月,守仁至滁州,“滁山水佳勝,先生督馬政,地僻官閑,日與門人游遨瑯琊瀼泉間,月夕則環龍潭而坐者數百人,歌聲振山谷,諸生隨地請正,踴躍歌舞”。此詩則為個人月下尋幽時所作。
上一篇:《高叔嗣》明代詩賞析
下一篇:《九日渡江》明代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