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霜日明霄水蘸空,嗚鞘聲里繡旗紅(1)。淡煙衰草有無中。 萬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濁酒戍樓東。酒闌揮淚向悲風(2)。
【解析】張孝祥于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知荊南兼荊湖北路安撫使,八月到荊州。這里是宋朝的前線。這首詞寫“登城樓望塞”。上片,從竚立城樓時所見起筆。仲秋季節,蒼穹明凈。長江之水,浩瀚東流,波浪齊天,似乎“蘸”著了天空。一“蘸”字,寫出了城樓之高,也寫出了天之高、氣之爽。俯視平川,騎兵演習時的鞭梢聲,震破睛空,清脆入耳;刺繡的紅旗,襯著藍天,映著白日,迎風招展,象團團烈火在燃燒。一幅宏闊、壯麗的邊城圖展現出來;一種熱愛壯麗江山、力圖收復中原的豪情揮灑大地。然而,自隆興議和以來,收復中原的希望日漸渺茫。這在詞人心中籠上了一層陰影,折射出去,“淡煙衰草有無中”,也就是在壯麗的邊城上空蒙上了一層淡淡的云影。明凈中寓悲壯、凄冷。下片,“萬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濁酒戍樓東。”作者在戍樓與友人馬奉先飲著濁酒,神思飛去。河山破碎,廣大淪陷區的老百姓又怎樣呢?這是詞人長期為之疾首扼腕的。這個聯對仗工穩,上下句內容似毫無干系,在相排中見詞思的跳躍:全用名詞,含蘊宏富,形象凝煉,音響鏗鏘,精確地表現了作者雄豪、沉郁的氣度。酒殘之后,詞人拍案而起!面對神圣而災難深重的朔方天宇,心潮澎湃,披著肅殺的秋光,在悲風低泣中,熱淚潸然。全詞以明凈始,以悲愴終,扣人心弦。上下片有深刻的內在聯系,構成一幅實景與意象乳融的悲壯畫面,成為一首精干凝煉的小令。
上一篇:經典《浣溪沙》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典《浣溪沙》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