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寄辛承旨。時承旨招,不赴
斗酒彘肩(1),風(fēng)雨渡江,豈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約林和靖,與東坡老,駕勒吾回(2)。坡謂“西湖(3),正如西子,濃抹淡妝臨鏡臺”。二公者,皆掉頭不顧,只管銜杯。
白言:“天竺去來,圖畫里崢嶸樓閣開。愛東西雙澗,縱橫水繞;兩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動,爭似孤山先探梅。”須晴去,訪稼軒未晚,且此徘徊。
【解析】這首詞是劉過為婉謝正在紹興浙東安撫使任上的辛棄疾的邀請而寫的。旨在借古人抬高身價,并無其他深意。但詞中組織前代詩人有關(guān)西湖的吟詠成篇,藝術(shù)上能擺脫詞的約束,自由抒發(fā),這在宋詞中是罕見的。上片頭三句,寫他本想赴召。風(fēng)雨過錢塘,客館受款待,已流露此意,反問句“豈不快哉”更把這一心情明確點出。但隨后忽生奇想,使文勢急轉(zhuǎn)直下,說白居易、林和靖、蘇軾這三位歷史上曾在杭州生活過的大詩人竟然一起出面,硬把自己拉回去了。以下十幾句,就寫這三位詩人分別以自己詠西湖之佳句進行爭論,具體道出各自不讓他去紹興赴召的理由。這一部分是這首詞的主體,不僅看出作者對前代詩人之佳作極為熟諳,化同己出,而且更反映了作者志在躋身于歷代大詩人之列的狂放。上片的“二公者,皆掉頭不顧,只管銜杯”,插入三人議論之中,更顯得妙趣橫生。結(jié)尾“須晴去,訪稼軒未晚,且此徘徊”三句,照應(yīng)開頭,回到現(xiàn)實,亦巧妙自然。由于這首詞一掃凡俗,設(shè)想新奇,據(jù)說辛棄疾“得之大喜,致饋數(shù)百千,竟邀之去,館燕彌月”(岳珂《桯史》)。
上一篇:經(jīng)典《汪中》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jīng)典《沈園二首》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