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橋
州橋南北是天街(1),父老年年等駕回(2)。忍淚失聲詢使者(3),幾時真有六軍來(4)?
【解析】作者于乾道六年(1170)以南宋使者身份出使金邦,這本身就是一種諷刺。汴京本是宋王朝的國都,如今淪落于金人的鐵蹄之下,而作者回到故都來又算是“出”使,此等復雜的心境,正是作者作詩的基調。這樣的時刻,這樣的地點,這樣的身份,觸目皆有感觸,俯拾即是詩篇。作者站在州橋上,風光依舊,時事皆非,矚目則有《黍離》之悲。眼前南北觀望,“南望朱雀門,北望宣德樓,皆御路也。”御路是皇帝車輦通行之路,而如今皇帝卻避易江南——自然引出下句:圣駕何時得以歸來?這不正是故都父老年年企盼的嗎?而眼前見到的又正是南來的“使者”——原是同胞,回到故國卻成了“使者”!淪陷了幾十年的“遺民”“忍淚失聲”的詢問:“幾時真有六軍來?”“忍淚失聲”四字寫出淪陷區父老的企望、失望、憂心、懼怕、痛定思痛的復雜感情。“真有”二字尤為傳神,表明故都父老天天思盼,時時議論,多有訛傳王師之來,抑或夢中已見到王師之來,而一切終成泡影,卻乃懷著希望。如今見了“使者”,定能問出準確消息來,是一顆惴惴的心。此詩至此戛然而止,卻仍錚然有聲,留下無窮的懸念。于是讀者就要思索王師該來而未來的原因,這也正是作者隱含的寓意:南宋王朝偏安一隅,不思恢復,辜負了北方遺民殷切的企盼,道出了這一段歷史悲劇的成因。
上一篇:經典《崔顥》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典《己亥雜詩三首》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