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脯。
不見長城下,尸骸相支柱。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引楊泉《物理論》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隨之而來的是征調幾百萬民工大造宮室陵墓,并在原六國長城基礎上修建了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據范文瀾《中國通史》,秦時全國約二千萬人口,而被征服役的不下三百萬,占人口總數的百分之十五。徭役的沉重,已到了人民所能承受的極限。于是,圍繞耗費人力物力最大、工程最為艱巨的長城的修筑,民間流傳了這首歌謠。
“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脯(干肉)。”詩歌劈頭即以鮮明的對比手法,傳達出了一種極為反常的心理和舉動:生男千萬別養活,生女要用美食喂。難道重男輕女的封建天條,被轟毀了嗎?當然不是。詩人之所以這樣寫,突出的是一種難以抑制的憤激之情,既然青壯年男子都逃不脫服勞役受折磨的命運,作父母的又何必千辛萬苦養育他們呢!
“不見長城下,尸骸相支柱。”這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中國古代人民創建的輝煌業績,它原是以千萬人的生命白骨鋪展而成的啊!凝煉的詩句,帶著無比沉重的心緒,描敘出了二千余年前長城下白骨雜亂支撐的悲慘場面。看到這二句詩,也就完全明白前二句詩意的由來了。
本詩雖然以秦造萬里長城為特定題材,但它所體現的反對殘酷的封建徭役的思想主題,卻具有著長遠的社會意義。唐代詩人杜甫《兵車行》中“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的詩句,在詩意和構思上,顯然都留有本歌謠的印痕。
上一篇:《鏡子》原文|賞析
下一篇:《長干曲》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