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陳亮·水龍吟》春恨
陳亮
春恨
鬧紅深處層樓①,畫簾半卷東風軟。春歸翠陌,平莎茸嫩②,垂楊金淺③。遲日催花④,淡云閣雨⑤,輕寒輕暖。恨芳菲世界⑥,游人未賞,都付與,鶯和燕。
寂寞憑高念遠,向南樓、一聲歸雁。金釵斗草⑦,青絲勒馬,風流云散。羅綬分香⑧,翠綃封淚⑨,幾多幽怨?正銷魂,又是疏煙淡月,子規聲斷⑩。
【鑒賞】 本詞別本題作“春恨”,是借春日登樓有感,抒發思念中原失地的懷遠之情。
上闋開始,作者以賦的筆法來描繪春光,先是勾勒出一個繁花似錦而又十分幽深的居處。高樓掩映在花開深處,春風輕輕柔柔,畫簾半卷半掩?!棒[紅”百花盛開之意,“深處” 二字將層樓與喧囂的人世隔離開來,詞句生動的表達出層樓的隱蔽幽靜。接著“春歸翠陌” 六句,淋漓渲染春光之明媚與氣候之宜人: 春回大地,小徑兩旁碧綠伸展,平野上生長出成片的嫩草,楊柳垂滿淡淡的淺黃。長長的春日,催放著繽紛的花; 淡淡的云彩,剛收住輕飛的雨,天氣輕寒輕暖,溫和宜人。但至“恨芳菲” 末幾句,詞意來了一個大轉折: 只恨如此芬芳馥郁、景色迷人的大好春色,卻無人欣賞,全都付給了黃鶯和飛燕。作者寫到這里,仿佛讓我們感受到這樣一幅畫面: 鬧花深處的一檐紅樓,畫簾卷處隱現的一個倩影,在明麗的春景中,卻是一次次寂寞的憑欄。也有些評論認為,此詞寫的不是兒女情的 “春恨”,而是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那種“春恨”,它寄寓著對祖國南北分裂,國恥未雪,家仇未報的悲憤。
下闋承上闋之意,寫樓上之人思念北方的中原故國?!凹拍瘧{高念遠,向南樓、一聲歸雁。” 寂寞時登高憑欄,勾起的只是對遠方的憶念,面向南樓,聽著有一聲聲歸雁的哀鳴?!澳蠘恰?一典,指東晉元老重臣庾亮鎮守武昌,秋夜登南樓的故事! 暗取其抵御外侮之意。作者寫到這里,感今憶昔?!敖疴O斗草,青絲勒馬,風流云散?!?春日里,曾與遠人抽釵斗草嬉笑,駕著青絲勒馬的輕車漫游,但這一切風流的日子都已成過眼云煙?!傲_綬分香,翠綃封淚,幾多幽怨?” 你贈與我熏香的羅帶,那翠色的絲巾上還有你的淚痕,那里包含著你多少幽怨?!敖疴O斗草”、“羅綬分香” 兩句以對比的方式,表現出登樓人離亂前留下的美好記憶和如今的痛苦心情,借男女別情來抒發自己對故國的懷念與悵恨。最后三句從“念遠” 回到現實之中,“正銷魂,又是疏煙淡月,子規聲斷?!?意思是子規的一聲聲鳴啼,將我從幻夢中驚回,眼前看到的還是那一彎初升的淡月,一抹裊裊的疏煙…… “又是” 二字,加重了 “春恨” 的分量,寫出作者寂寞銷魂的凄苦心境,給讀者留下無限的幽想余思。
全詞意境凄婉,柔麗中蘊含著一股剛勁之氣。在這首詞中,作者與抒情主人公時分時合,或虛或實,使作品隱約曲折、耐人尋味,藝術效果不在壯懷激烈的言詞之下。劉熙載《藝概》 認為本詞有政治寄托,非一般春怨閨思。
上一篇:《辛棄疾·水龍吟》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蘇軾·永遇樂》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