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蘇軾·洞仙歌》
蘇軾
余七歲時,見眉州老尼①,姓朱,忘其名,年九十歲。自言嘗隨其師入蜀主孟昶宮中②。一日大熱,蜀主與花蕊夫人夜避暑摩訶池上③,作一詞。朱具能記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無知此詞者,但記其首兩句,暇日尋味,豈洞仙歌令乎④? 乃為足之云⑤。
冰肌玉骨⑥,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⑦。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⑧。
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試問夜如何⑨?夜已三更,金波淡⑩,玉繩低轉(11)。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鑒賞】 詞本興起于席間佐歡,所以多唱男女情愛、女性風情等內容,一直被人稱為艷詞。但蘇軾此詞雖寫女人體態,卻寫得既見旖旎風姿,更顯出超逸氣韻。
上闋寫暑夜花蕊夫人水殿倚枕納涼之容態。“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 兩句,據其序當為蜀主孟昶的佚詞殘句,以冰、玉形容美人肌骨之冰瑩玉潤,不但見其天生麗質,更將夏夜之暑氣與人世之俗氣一筆排開。蘇軾借此所留下的空間和奠定的基調,展開想象,完成了一幅絕妙的夏夜消暑圖。作者選取了幾個細節,勾勒出環境的清麗和美人的慵困。水殿、繡簾、明月,只見夏夜中的清涼,而將 “大熱” 跡象淡化出摩訶池以外,使環境與美人的脫俗協調一致。“暗香” 這一朦朧意象,更是兼攝摩訶池荷風之清香與美人冰肌暖玉之體香,寫得艷而不俗。“繡簾開” 幾句,既是從一個特定的角度在朦朧的月光掩映中見出花蕊夫人的美麗風姿,又以明月似乎也在偷窺美人的奇妙想象從側面襯托出美人的綽約多姿。“欹枕釵橫鬢亂” 一句,直出現一幅暑熱中慵懶嬌柔美人納涼圖,使前面的烘托渲染落到了實處。
下闋寫想象當中攜手賞月的蜀主及花蕊夫人相對夜色而生的流年之慨,純是憑空想象,卻情景交融,妙合無垠。“起來” 兩句寫寧靜深夜中的君妃同望流星劃過銀河,以攜手月下的愛侶隱對隔河相望的牛郎織女,寧靜幸福感中而又隱隱有一絲好景難常的悵惘。“試問” 以下,似夜深時喁喁私語的對話,既勾勒出一幅月波淡淡、星斗暗轉的深夜景色,又將這一絲幸福中的悵惘若隱若現地傳出。似乎既盼著送爽的西風退暑,又似乎傷感著秋暮的草木搖落之悲。
納涼只是平常景象,詞人卻在此傳達出更深的人生況味和哲理思考,從而使境界頓時不同。詞前小序如幻如仙的記述,更使詞作飄渺有仙氣。
上一篇:《田為·江神子慢》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李元膺·洞仙歌》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