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觀《踏莎行·郴州旅舍》原文|賞析|翻譯|注釋
霧失樓臺(tái),月迷津渡2。桃源望斷無尋處3。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4。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cái)?shù)5。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向?yàn)t湘去6?
【注釋】
1.郴州:今湖南郴州市。少游紹圣二年(1096)自處州削秩徙郴州,明年春作此詞于旅舍。
2.津渡:渡口。此句“迷”字與上句“失”字互文見義。
3.桃源:語本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原屬武陵郡(今湖南常德西),宋乾德中置桃源縣,以其地有桃花源而得名。此句寫避世仙境之可得,并非實(shí)指。
4.可堪:那堪,猶今語怎么受得了。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一:“李商隱《春日寄懷》詩:‘縱使有花兼有月,可堪無酒又無人’。可堪,那堪也。”杜鵑:即子規(guī)鳥。李時(shí)珍《本草綱目》:“春暮即鳴,夜啼達(dá)旦,鳴必向北……若云‘不知?dú)w去’。”五代·張泌《浣溪沙》:“花滿驛亭香露細(xì),杜鵑聲斷玉蟾低。”似用其意。
5.驛寄梅花:《荊州記》:“吳·陸凱與范曄善,自江南寄梅花詣長(zhǎng)安與曄,并贈(zèng)詩曰:‘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zèng)一枝春。’”魚傳尺素: 古人寄書信以鯉魚形為木函。漢·蔡邕《飲馬長(zhǎng)城窟行》:“客從遠(yuǎn)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6.郴江句:郴江,即郴水。《讀史方輿紀(jì)要》謂“在州東一里,一名郴江,源發(fā)黃嶺山,北流經(jīng)北……下流會(huì)耒水及白豹水入湘江。”幸自:《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二:“幸,猶本也,正也。……幸自,本自也。”“為誰”句:語本唐·杜審言《渡湘江》詩:“獨(dú)憐京國(guó)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及戴叔倫《湘南即事》詩:“沅湘日夜東流去,不為愁人住少時(shí)。”按湘水在湖南零陵縣西與瀟水合流,稱瀟湘。
今譯
樓臺(tái)在霧氣中失落,
渡口的水波與月色融合。
何處是我所向往的桃源?
已經(jīng)無處可以尋著。
可嘆一座孤獨(dú)的客舍,
鎖閉了春寒的寂寞,
杜鵑聲聲啼叫,
一抹斜陽將暮色勾勒。
驛使堪寄梅花,
鯉魚可傳書信,
堆積起幾多愁
幾許恨?
那繞山而行的郴江水呵,
是何等幸運(yùn),
卻又為何,無端與山
離分?
上一篇:秦觀《鵲橋仙》原文|賞析|翻譯|注釋
下一篇:秦觀《浣溪沙》原文|賞析|翻譯|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