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應物
九日馳驅一日閑,尋君不遇又空還。
怪來詩思清入骨,門對寒流雪滿山。
詩題中的“休暇日”即休假日。韋應物《贈王侍御》有“府縣同趨昨日事”句,看來王侍卿曾是詩人的同僚。唐時官吏每旬休假一日。白居易《郡齋旬假始命宴呈座客示郡寮》詩云:“公門日兩衙,公假月三旬。”《通鑒·唐紀》胡三省注云:“一月三旬,遇旬則下直而休沐,謂之旬休。”一旬為十日,每旬休假一日,因而詩人說“九日馳驅一日閑。”“九日”與“一日”是時間多與少的對比,“馳驅”與“閑”是公務繁忙與假日清閑的對比,一經對比,則寫明了這一日閑暇對于馳驅九日的詩人來說是何等寶貴。詩人要充分利用這有限的時間休息調養、探親訪友,期望該有多高!次句寫拜訪友人不遇。著一“又”字,說明詩人不是一次來訪,也不是一次不遇,這一方面寫出了尋訪者不憚艱苦、殷勤過訪以及對王侍御的友情和景仰,另一方面也表現了作者對再訪不遇的極度失望。古人說:人貴直,文貴曲,這樣寫,不論就詩意的發展還是行文的藝術來說,就多了一層曲折,猶如彎弓盤馬,為后兩句蓄勢,從而翻進一層。“怪來詩思清入骨,門對寒流雪滿山。”“怪來”就是難怪的意思,用了這兩個字,使得作者恍然大悟的神情宛然可見。詩人由失望變得滿足,因為他通過這次來訪,忽然悟出了友人“詩思清入骨”以及他“詩思清入骨”的原因在于“門對寒流雪滿山”,因此誰能說詩人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呢?后二句寫景而兼抒情,又情在景中。詩人描寫的友人所居環境,既說“寒流”,又說“雪地”,這種加倍寫法,更突出表現了友人所居之地的清雅幽靜,這樣,難怪友人“詩似冰壺見底清”(《贈王侍御》)了。詩人兩次來訪而竟不遇,則其人無心追求利祿也不難想見。從藝術形象與色調來講,最后一句寫其所居環境,造型自然,色彩鮮明,濃淡相宜。那寒氣襲人的流水與皚皚白雪相映襯,這綠與白,這山與水,其形象與色調恰和高山深處的隱者身份相符。其地如此清幽,則其人怡情自然,風神俊朗,則更動人遐想。顯然,詩中寒流是顯其高潔,雪山是贊其風骨,寫景中也表現了詩人對其人的欽慕之情,因此敖英《唐詩絕句類選》評其曰:“落句入畫”。友人隱于山中,尋訪者的“我”自然居于山外。封建士大夫大都熱中名利,而“我”卻離開喧囂的城市多次來到這遠離塵世的寒流雪山之間來尋友人,因此,當他目注“寒流雪滿山”的幽美景色,悟出友人詩歌清秀及成因的時候,他本人的美好情懷和友人的高潔人品也同那寒流雪山融合無間,以極大的藝術魅力搖蕩著讀者的心靈。因之李锳《詩法易簡錄》說:“三四句但寫其人所居門前之景,而其人之幽雅,并自己之性情,俱流露于筆墨之間。”
這首詩在藝術上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構思的新穎別致。此詩首句自述,次句言不遇空還,給人以“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然后宕開一筆,以自己的恍然大悟作結,可謂空際傳神.雋永有致,脫盡唐人訪友不遇詩之窠臼。再者,在抒情上,詩歌又具有平淡中見深摯的特色。詩人寫訪友不遇,不寫因不遇而掃興,卻寫因不遇而悟出了友人詩思之清及成因,化無得為有得,從平凡的事物中寫出了新意,不僅寫出了詩人對友人感情之深,而且還能給人以新鮮的感覺和啟示。
上一篇:韋應物《秋夜寄邱二十二員外》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盧綸《曲江春望三首(其一、二)》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