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慶余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此詩又題《近試上張水部》,據此可知詩的作意。唐時,應試士子常于考前將自己平時的作品呈于文壇、政界的名流,希求借其聲望,為之揄揚,易于考中。這種風氣,當時稱為“行卷”。張水部,即著名詩人張籍,時任水部郎中。朱慶余曾向張行卷,得其賞識,但于考前尚惴惴不能自安,故以此詩試探張意。因此事畢竟羞于出口,遂假托閨情,以新婦自比,讓“新郎”(比張)品評。
“洞房昨夜停紅燭”。詩一開始,勾畫出一個新婚初夜的早晨場面。洞房里雖然是夫婦二人,而詩人的筆端卻單單對準新娘。她起個絕早,于輝煌的燭影中此時正在對鏡梳妝。
新婚而早起,為的是“待曉堂前拜舅姑”。待曉,等候天亮。舅姑,即公婆。古時女子必于婚后第一個早晨拜見公婆,才算取得了家長的認可,明確了媳婦的身份。用兩句詩包容了人物、時間、環境與事件等多種因素,如此濃縮語言的功力,在唐詩中并不多見。
拜見公婆何必“待曉”?對古代的新嫁娘來說,這第一次的拜見,事關以后處境的順逆,地位的沉浮,因為那是以家長為中心的時代,故而新娘總是要討取公婆最初的良好印象,為此后的生活開個好頭。新婚而早起,正是為提前作好準備的良苦用心。
但是,盡管提前準備,也消除不了新娘此刻精神的緊張。她雖然精梳妙扮,巧抹細描,還是不能自信,唯恐有什么疵點不愜公婆之意,這才“妝罷低聲問夫婿”。低聲,自然是因為新嫁的羞澀。“畫眉深淺入時無?”“入時”,時新樣,合潮流。“無”,“不入時”的略語。請“夫婿”品評指點眉毛畫的深淺是不是新時樣,合不合新潮流。這兩句詩,一寫簡單的行為,一述簡單的問句,看似平平,但詩人所擷取的卻是發生在新婚洞房里的一組典型的喜劇鏡頭,這就將做為新嫁娘的那種嬌羞軟怯的情態以及隱微復雜的心境刻畫得淋漓盡致,維妙維肖。
此詩用的是比體。詩人以新嫁娘待見公婆的惶惑不安的心境,來比擬自己即將臨場的緊張期待的情緒。士子的應科考與新娘的見公婆,雖然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但士子的應試與女兒的出嫁卻都是各自的終身大事,其緊張、惶惑、期待之情完全相同。朱慶余從異事中發現了這種同情,并巧妙地借彼而言此,將嚴肅的內容寓于風神旖旎的閨情之中,取得了清新婉麗的藝術情趣,這與他的《送陳標》一起,堪稱唐人比體詩中的雙璧。張籍亟賞此詩,亦以比體回贈,題為《酬朱慶余》: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
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將朱比作美貌能歌的越女,打消了朱的疑慮,留下這文壇的一段佳話。
上一篇:施肩吾《幼女詞》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杜牧《齊安郡后池絕句》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