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辭家事鼓鼙,金陵驛路楚云西。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馬蹄。
這首送別詩一反其他送別詩的凄凄楚楚,難分難舍,而是一首情調輕快的壯別詩,是充滿了豪情的。
劉長卿于肅宗至德年間任淮西鄂岳轉運留后觀察使,這首詩就是在這個時候寫的,送使府判官到潤州(今江蘇鎮江市)行營,參與平定永王李璘搞分裂的軍事活動。“之”是趨向動詞“往”的意思,“行營”古時指主帥出征駐扎的地方,這表明李判官此行是要到前線軍營,是送君上征程,因此劉、李的別離是豪壯的,也引來了詩風的迥然不同。
詩一起首就雄壯地點出李判官“辭家”要踏上“萬里”征途去“事鼓鼙”。“鼓鼙”本指軍中樂器,這里借指參與軍事的軍旅生活。“事鼓鼙”即從事軍事活動,判官一般由士人擔任,但從事的是軍事工作。這首句充分贊揚了李判官以國事為重的愛國精神,家自然是溫暖可愛充滿情誼幸福的,然而當家的這種幸福和“事鼓鼙”同時出現在面前的時候,李判官是先國而后家,這個“辭”字生動地表現了他選擇得毅然決然。有“萬里”行程之遙,且是“事鼓鼙”的特殊重任,自然是輕易不能夠回家的,值此別離之際李判官并無那種兒女情長的難分難舍來糾纏,也正是這種“將軍一去不復還”的豪情壯志感染了詩人,使他出現了送別詩的一種新的風韻。“金陵驛路楚云西”是承首句“萬里”而來表明李判官行程的去向和轉戰的征途,“金陵驛路”指從南京東去的驛路,“驛”是古時各地所設沿途傳遞文書的站。“驛路”指古代交通往來的大道。“楚云西”此時送別之地當在隨州(今湖北隨縣一帶),古時屬楚國境域,此時征人所去的潤州是經“金陵驛路”東行,正好同西行的楚地之云相背而去,故說“楚云西”。為什么不說“楚地西”而著一“云”字呢?這正是詩人為了襯托征人豪氣沖云天氣勢的一個非常生動絕妙的字眼。此行“辭家”不遠即到江南,此時正逢美麗春景的游賞時節,在行程中這迷人的景色誰人不留連忘返呢?但征人胯下的戰馬急急前行,一心只想著到達“行營”卻無意也無時去賞此時的江南美景。然詩人并沒有直接這樣去寫這種征人的心情,而是倒過來說,江南的美麗春景啊!一點兒也沒有留客的意思,路旁濃綠的青青野草在微風中搖擺歡呼,在歡送著遠去的馬蹄。詩人把自己對李判官送行的一片盛情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完全融入大自然中去了!李判官的豪情沖入云霄,回蕩于大江南北,詩人的盛情也隨之溢于此間。由此而形成的氣勢也翻卷于遼闊的廣宇間,這種深情所產生的神韻,精練地濃縮于這短短的七絕中,充分體現出詩人煉字造句駕馭語言的極深功夫。
上一篇:劉長卿《送靈沏上人》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皇甫冉《送王司直》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