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上海市·松江方塔·唐經幢》古詩詞賞析大全
松江方塔,正名興圣教寺塔,在上海市松江縣城東,寺建于五代后漢乾祐二年(949年),北宋熙寧至元祐年間(1068—1094年)造塔。塔九級方形,總高48.5米,是江南古塔中保存原有構件較多的一座,1975—1977年重修。塔形優美,玲瓏多姿,周圍現建有古典園林。塔的附近尚有上海地區最早的地面文物——唐代陀羅尼經石幢,建于唐大中十三年,距今已有1100多年歷史,是上海市郊唯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松江方塔
巍巍樓闕梵王宮,金碧名藍杳靄中。
近海浮屠三十六,怎如方塔最玲瓏。
[詩名] 松江竹枝詞 (之一)
[作者] 黃霆,清代人。
[注釋] ●梵王宮:古代詩歌中常以梵宮、梵王宮、梵宇等借指佛寺,此處指興圣教寺。●名藍:著名的寺廟。藍,伽藍的略稱。伽藍是精進行者所居之處,故亦稱精藍,是佛寺的另一種稱號。●浮屠:佛塔。
屹立應千載,傳因海眼成。
蓬萊水三淺,曾不見欹傾。
[詩名] 石幢
[作者] 許尚,南宋人。
[注釋] ●石幢:即陀羅尼經幢,塔身刻有《佛說大佛頂陀羅尼經》,自唐代至今已千余年,仍可見唐人挺秀筆跡及浮雕藝術風格,極珍貴。●海眼:舊傳該地有涌泉,是海眼,唐人立此塔以鎮之,實則據幢身所刻序文,知系時人為超度亡魂、求福眾生而建。
上一篇:關于描寫《天津市·李靖舞劍臺》古詩詞賞析大全
下一篇:關于描寫《安徽省·桃花潭》古詩詞賞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