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執(zhí)信
蜀錦元自女手成,卻教江水擅光明。
天家只識隨年貢,腸斷當(dāng)時機杼聲。
“蜀錦”,指四川生產(chǎn)的彩錦,在封建時代是地方上向皇帝進貢的貢品。這首詩揭出司空見慣的進貢蜀錦背后織錦女子的痛苦,與白居易的“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的諷諭詩的傳統(tǒng)是一脈相承的。
首句“蜀錦元自女手成”,開門見山,由“蜀錦”引出織錦女子。不說女子而說“女手”,用意在緊扣織錦的勞動。次句“卻教江水擅光明”,指漂洗蜀錦,這是織錦過程中的一個必要環(huán)節(jié)。劉禹錫《浪淘沙》詩說:“女郎剪下鴛鴦錦,將向中流定晚霞?!笨梢娛皴\如晚霞般艷麗。所謂江水據(jù)有蜀錦的“光明”,即指蜀錦入水使江水變得色彩斑爛,耀人眼目。句中的“擅”,是“專有”、“占有”的意思。此句以“卻”字轉(zhuǎn)出,以“擅”字寄意,從“光明”的江水一面,映出織錦女子為人作嫁的生涯的暗淡與內(nèi)心的痛苦,即唐代詩人于濆《苦辛吟》所謂“窗下拋梭女,手織身無意”之意。但從對面寫來,搖曳生情,婉曲含諷,更多情味。第三句詩意轉(zhuǎn)折,從織錦勞動蕩開,寫到帝王家(“天家”)對待蜀錦的態(tài)度:只知道讓織女們每年進貢蜀錦?!爸蛔R”二字于言外見意,“只識隨年貢”,當(dāng)然也就絲毫不懂得織錦女子的艱難困苦了。末句即從“只識”二字中翻出:這就難怪織錦女子在勞動時聞織機聲便會痛心以至腸斷。全詩用第三人稱,但后兩句又似織錦女子的口吻。詩人對織錦女子的痛苦深有體會,故口氣上雖用第三人稱卻酷肖織錦女子的口吻。
此詩以“蜀錦”二字開篇,所有的描寫敘述都不離“蜀錦”。但詩人命意所在,不在蜀錦本身,而在織綿女子的痛苦,因之有關(guān)羅綿的筆墨都只是點到為止:一句正說著織錦女子,二句即轉(zhuǎn)而說到江水,三句忽又轉(zhuǎn)出“天家”,末句又突然拉回到織錦的“當(dāng)時”。行文中所有的這些轉(zhuǎn)折騰挪、跳蕩變化,無不圍繞著一個中心——寫出織錦女子的痛苦。虛字的巧妙斡旋,在詩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霸浴薄ⅰ皡s(教)”、“只(識)”等字,不僅使句與句前呼后應(yīng),轉(zhuǎn)折跳蕩雖多仍顯得一氣流轉(zhuǎn),而且使全詩帶上了明顯的思辨色彩,表現(xiàn)了詩人鮮明的愛憎傾向。趙執(zhí)信論詩,主張“詩中有人”;這首《感事》詩,重在寄寫自己對社會不公的義憤、感慨,正是他的詩論主張的生動體現(xiàn)。
上一篇:屈大均《雷陽曲(九首選一)》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黃任《彭城道中》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