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若金
江上青峰宿雨開,江頭歸使日南來。
登高欲訪平安字,二月衡陽雁已回。
傅若金,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他曾以異才被薦“佐使安南”。這首絕句,便是他出使安南(今越南)歸來,行至回雁峰時所作。
回雁峰,在今湖南省衡陽市舊城城南,為衡山七十二峰之一。據傳大雁至此不再南飛,逢春而北歸,又說峰勢如回雁之狀。王象之《輿地紀勝》卷五十五《荊湖南路·衡州》載:“(回雁峰》在州城南。或曰:‘雁不過衡陽。’或曰:‘峰勢如雁之回。’”正因為有如上傳說、一些詩詞即將“回雁峰”,“衡陽雁”用作故實。
這首詩既名“回雁峰”,自然離不開對回雁峰的描述以及有關它的傳說。
詩的前兩句,落筆即寫詩人目睹之回雁峰景象,以及自己來此的原因和心情。“宿雨”,即昨夜之雨。“歸使”,即指由安南歸來的詩人自己。經宿之雨的回雁峰景象是奇特的,出使歸來的心情亦是奇特的:經過一夜細雨,那蒼翠的回雁峰,倒映在湘江碧波之上,顯得格外美麗;今日由南而來的歸使,獨立江頭,難抑心頭的欣喜。這兩句詩,雖無過多的繪飾,但它用語精妙傳神,寫得含蘊而別致。僅那“開”、“來”二字,就音韻高昂,令人玩味。它們使人聯想到云開日出,雨過天晴,展開那江面如鏡,露出那如畫青峰;使人聯想到詩人出使歸來,立于江頭那種自豪而喜悅的神情。
下兩句,有如大波逆轉,寫他登上回雁峰所產生的悵惆、焦急之情。詩人久別家園,自然思念家人。登上這大雁南止的回雁峰,聯想到鴻雁傳書之說,禁不住產生出“登高欲訪平安字”的異想,想從大雁那里尋得闔家平安的家信。但是,“二月衡陽雁已回”,遍山皆無雁矣,來衡陽越冬的大雁早已北歸。望故鄉千里,一種悵然若失之感悄然涌上心頭。詩人登上這回雁峰,不僅未能尋得家信,反而引發出一種“人歸落雁后”(薛道衡《人日思歸》)的感覺。這兩句寫得極為精巧。詩人熔回雁峰故實與鴻雁傳說書之于一爐,巧妙地抒寫出他登上回雁峰的獨特心緒。
全詩繪景簡潔形象、聯想自然貼切。它通過途經回雁峰的所見所感,抒發了詩人出使歸來,恰見大好河山的喜悅,以及渴望早日歸鄉的急切心情。讀來耐人品味。
上一篇:宋無《山中》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迺賢《塞上曲五首(其二)》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