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繼芳
腰鐮上到白云邊,惆悵長松不盡年。
近市山山皆有主,遠山高峭步步前。
這首詩選自作者的《和顏長官百詠》。詩題為《負薪》,反映的是樵夫生活。首句以“腰鐮”顯示樵夫身分;“上到白云邊”,極言樵夫砍柴攀登的艱險。次句寫樵夫砍柴時的惆悵心情。“長松不盡年”是說松樹沒有長到老,沒有走完它的生活里程即沒有枯死就被砍掉,樵夫正是為此幼松的夭折而“惆悵”。顯然,這是樵夫為生活所迫,不得不忍心而為之。樵夫生活的艱辛和心底里的善良,深刻地含蓄于句中。三、四兩句,以特出之筆解釋樵夫為什么要“上到白云邊”去砍柴:原因全在“近市山山皆有主”——這一句是綰合全詩的關鍵句?!爸鳌?,是指官紳豪強之家。他們兼并土地,進而及于山林,勢力所至,“近市”山林皆(“山山”,所有的山)被霸占,只有那遠在白云之巔的荒山野嶺,且樹木纖小,那班霸主們畏于艱險,才肯放手。于是乎,以賣柴維系生命的樵夫們才算有了一線謀生之路。由“遠山高峭步步前”可見樵夫攀登之艱險,冒死求生,無數血淚,盡在這一結句之中。
由上所述,可見此詩抨擊的力度是驚人的。詩僅四句二十八字,卻能將當時社會上普遍存在的如此深重的階級壓迫呈現給讀者;且詩中的形象也是鮮明而深刻的:樵夫冒死砍柴的形象及其面對被砍的“不盡年”的幼松所表現出的惆悵心態,與“近市山山”之“主”強取豪奪的殘酷(詩中雖沒有正面寫其形象情態,但觀其把樵夫們逼上死亡線而不顧的事實,其殘酷本質已可畢見),恰成對比,這種對比,無疑增加了此詩主題思想的深刻性。這些,正是這首小詩生命力之所在。
上一篇:朱繼芳《貧女》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羅與之《山行》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