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逐將軍取右賢,沙場走馬向居延。
遙知漢使蕭關外,愁見孤城落日邊。
這首送別詩,完全不寫送行的具體場景,通篇只就虛處著筆。前二句贊揚友人報國立功的豪情壯志,后二句設想友人在途中將會發生的情思。從詩中出現的居延、蕭關等地名看,這位友人當是赴西部邊塞軍幕從事的。居延又稱居延澤、居延海,在今甘肅額濟納旗北境,本漢初匈奴中地名,漢武帝太初三年,路博德曾于此筑塞,以防匈奴南下涼州。蕭關在今寧夏固原東南,為自關中通向塞北的要沖。前者指和敵人交戰的前線,后者系指通往塞外的關隘。按西行的實際路線,應是先經蕭關,后抵居延,詩里出現的順序卻顛倒過來,因為兩者乃是和不同的情思相聯系的。詩的首二句,以西漢車騎將軍衛青擊潰匈奴右賢王的史事,喻指友人的請纓殺敵。“欲逐”二字,寫出友人的心期所在,其“沙場走馬”的身姿一何矯健!詩的后二句,懸想友人出塞時涌現的鄉愁,“孤城落日”既寫出征途迢遙、去鄉日遠的惆悵心緒,又將塞外平沙漠漠、寥廓無垠的景觀一筆勾出,可謂情景如繪。詩將“居延”提前,“蕭關”置后,意在將行人的羈旅愁思置于其英風豪氣的籠罩之下,為全詩先定下高昂的基調。就送者而言,前兩句是壯其行色,后兩句則表示了體貼關切之情;就行者而言,則表現出其志遠、其情深的豐滿性格。宋代的顧樂評此詩云:“兩種情思,結在一堆”(《唐人萬首絕句選》),其實志在千里和故土之戀原是既矛盾又統一的。若無深沉的鄉思,又何來保衛邊防的熱情?萬里征戰也因此才值得謳歌。詩的意蘊既如此豐富,在藝術表現上又如獅子搏兔、一縱一收,在短短四句中自有內在節奏的變化。按王維的一些詩篇,每喜以軒昂崚嶒的用筆起勢,而收處作回顧之筆,兜裹全篇。如《觀獵》詩以“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起,最后以“回看射雕處,千里暮云平”作結。此詩劈頭便將英雄豪氣噴薄吐出,臨末卻以深情綿渺、不勝依依之筆收束,亦屬同一章法。這樣既為詩灌注了駿爽奔放的生氣,又能有余音裊裊的情致,所謂“剛健含婀娜”,此詩可謂得之。
上一篇:顧瑛《發閶門》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謝榛《遠別曲》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