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方平
華亭霽色滿今朝,云里檣桿去轉遙。
莫怪山前深復淺,清淮一日兩回潮。
我國古典詩歌中,送別詩簡直恒河沙數,各呈異彩。寫一首富有新意、比較成功的送別詩是不容易的。劉方平這首七絕以其寫情的細密精致、含蓄深到,為自己贏得了應有的地位。
首二句從送別者的角度,描畫了一幅送別之景:是一個雨過天晴的早晨,漂亮的驛亭,初升的朝陽,空氣清新,滿眼的賞心悅目之景。正好朋友相攜,共度良辰。可友人已經走遠了,只能孤身一人,伴著無邊的孤寂與落寞。“云里”,極言其遠。乍看,這二句不單平平淡淡,幾乎無詩。細一品味,原來起句不單交待了送別之景,同時又是下句寫離情的伏筆,字里行間,潛流著一股離別的苦澀。寫悵惘離情而如此含蓄,極盡詩筆曲折之妙。讀古詩講究沉潛與含玩,常于平淡不經意處見詩心詩意,于此可見一斑。
如果詩筆順此寫下,直寫心中依依之情,似無不可。但這樣就容易流于空泛、一般化。太直太露,是詩家大忌。這首小詩的成功之處,也就是巧妙避免了這一毛病。“莫怪山前深復淺,清淮一日兩回潮。”拓開一筆,把本應直照心底的視線轉移到清清河水上。這是大膽的跳躍。詩人面對友已遠去的既定事實,萬般悵惘之際,仿佛自言自語:人生誰能常相守,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正如這一日兩潮的清淮河水,它的深淺變化,分別是必然的。那么,還是不要太感傷了吧!妙哉!正是這自勸自慰的“莫怪”二字,曲折道破了詩人內心真情:正因為太感離傷別,才有這自欺欺人的“莫怪”。如此詩筆,曲折深致,把全部的離情別緒都含蓄然而強烈地暗示出來!
全詩寫離別,然而只有第二句才微逗離別之船影,離情如神龍浮游云中,見首不見尾,細心品味后才能感覺到。平淡含蓄,至于極致。
另外,有人認為后二句應解為,不管河水怎樣深淺變化無常,朋友之情誼永遠一如既往,矢志不移。詩無達詁,此說也有自己的道理。
上一篇:丁仙芝《江南曲五首(其三)》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杜甫《絕句漫興九首(其三)》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