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
三日去還住,一生焉再游。
含情碧溪水,重上粲公樓。
杜牧早年宦游失意,飄泊東南。這首詩是開成二年(838)他于安徽宣州宣歙觀察使崔鄲幕府時所作。“水西寺”,即崇慶寺,是宣州涇縣水西山中一座寺院,建于南齊永明中,下臨涇溪,林壑深邃,為當時名勝。李白曾到此游覽,題詩贊曰:“清湍鳴回溪,綠竹繞飛閣。涼風日瀟灑,幽客時憩泊。”頓使山寺風光誘人神魄。
清王夫之說:為詩“巧者則有情中景”。此詩完全隱去模山范水,“持一情字”,“淋漓渺漫”,敘寫游興、登臨,景藏于情,可思而得之。前兩句,寫游覽三日,欲離去還留住,一生身世未卜,哪里再能來此一游呢?一種失而不得的心情溢于言表,升沉惆悵的意緒寄于言內。“情中景尤難曲寫”(王夫之語)。詩人筆法精到,山寺的幽境麗景凝聚于一去一住的內心波蕩,“化景物為情思”生發而出。詩人投跡“紅白花開山雨中”,留連忘返,消愁釋憂,不為塵囂所束縛,情景相得益彰。
后兩句,寫碧綠的涇溪流水,本是無情的,也為我“還住”而似含情殷殷,隨著正濃的興致,重上粲公寺樓,登臨遠眺。“粲公”,指寺僧。不直寫人的留戀,而以溪水有情出之,不直寫縱目覽景,而以更上高樓出之,用語委婉意豐旨邈。“景愈藏,境界愈大”(《繪畫微言》)。末句,“重上粲公樓”,寺景藏諸登樓,留下連續不斷的遐思。讀詩人《念昔游》,有“古木回巖樓閣風”的詩句,這集中概寫的一筆,恰是重上粲公樓覽勝的所在。
宋顧樂評這首詩“與朱放《題竹林寺》詩同意,而此更為含蓄。”(《唐人萬首絕句選》)言之精當。朱詩:“歲月人間促,煙霞此地多。殷勤竹林寺,更得幾回過?”雖極言“再來不易”,卻渲染“煙霞”之多,“景愈露,境界愈小”。而杜詩終不見山寺風物,且用重上寺樓“寫足其戀戀之意”。清劉熙載說:“五言無閑字易,有余味難。”此詩正是在這點上更高一籌。
上一篇:劉叉《偶書》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杜牧《題村舍》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