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璠《蝶戀花》原文與賞析
莫璠
三潭印月
秋凈寒潭澄見底,五色蟾蜍,飛入清泠水。睡熟驪龍呼不起,頷珠光照冰壺里。宴賞此時能有幾? 還憶同歡,今夜人千里。試問龍淵深幾許? 騎鯨欲共姮娥語。
這是作者題詠西湖十景的十首《蝶戀花》詞作中的一首,題詠的是“三潭印月”。三潭,最早是宋代蘇軾任杭州太守時所建。他在疏浚西湖時,為了防止湖泥淤積,便在湖水最深處立了三座瓶狀的石塔,作為標志,禁止在三塔范圍內種植菱芡。后三塔塔身、塔基相繼毀壞。明天啟元年 (1621) 錢塘縣令在小瀛洲島邊重新修建了三座石塔,狀如帶頂的香爐,塔身中空,有五個小圓洞,每逢月夜,或是塔內點燃燈火,光透圓洞,倒影入湖,湖面化成五個月亮般的光影,隨波搖動,蔚為奇觀,故名“三潭印月”。
詞上片寫景:“秋凈寒潭澄見底,五色蟾蜍,飛入清泠水。”以“寒”字和“澄”字寫出了秋潭的特點: 水冷而清。五色蟾蜍,因神話傳說月宮里有五色蟾蜍,故以蟾蜍作月亮的別稱。清泠水,也是神話中的深淵名 (見《莊子·讓王》和《山海經·中山經》)。這句是寫明凈的月亮倒映在寒潭之中。“飛人”二字,將月亮寫活了。“熟睡驪龍呼不起,頷珠光照冰壺里。”這里又是引用神話故事。《莊子·列御寇》載: 有個窮孩子游進深淵里去,在睡熟了的驪龍頷下探得了一顆夜光珠。詩人以驪龍頷珠比“三潭印月”的秋月,以冰壺比湖水經月光照射,透明瑩亮的情景。
下片先寫對月懷人:“宴賞此時能有幾?還憶同歡,今夜人千里。”謝莊《月賦》有句曰:“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因為月亮光照兩地,所以詩人對著月亮追憶今夕遠隔千里的昔日同歡,感情激動,浮想聯翩,于是便寫下了“試問龍淵深幾許?騎鯨欲共姮娥語”的豪句。龍淵,指三潭。作者把三潭想象成有龍潛伏在內的深潭。騎鯨,典出唐代李白自稱海上騎鯨客,表示自己有超凡出世的幻想。詩人用這個典故,也表示自己有李白那樣遨游天海的情懷。姮娥即嫦娥。這兩句意為: 詩人沉醉在“三潭印月”的美景中,不禁引發起騎鯨入水以探月的豪興。
這首詞充滿了浪漫主義的色彩。這首先是因為接連運用神話故事,奇幻無比,使人乍喜乍驚,心馳神往。其次是因為結句充滿了逸興豪情。其風神韻致,直追李白“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不過李白是要上青天攬明月,本詞的作者則是“騎鯨欲共姮娥語”,即入水探月,這是為什么呢? 原來這里所要探的月,不是天上的月,而是天上那輪倒映在水中的月。如此豐富的想象和生動的描寫,給三潭印月的美景增添了無窮的情趣,格外地令人向往。
上一篇:莫璠《蝶戀花》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祁韻士《行抵伊犁三臺觀海子》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