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
天山萬笏聳瓊瑤,導我西行伴寂寥。
我與山靈相對笑,滿頭晴雪共難消。
這是一首詠景抒情的詩。首句寫天山的雄偉壯觀。新疆境內的天山,由數條大致東西走向的平行山脈組成,海拔多在三千至五千米,山峰終年積雪,所以又名雪山、白山。唐詩人岑參曾有“天山有雪常不開,千峰萬嶺雪崔嵬”(《天山歌送蕭治歸京》)的詩句,形象地描繪出天山群峰聳立,常年積雪的雄姿,而這里用“萬笏聳瓊瑤”來刻畫天山,則更為形象,且能引起讀者更多的聯想。笏,是古代朝會時大臣所拿的狹長板子,形似一曲背老人。用“萬笏”來形容天山,既狀其山峰之眾多,也狀其山勢之挺拔。“瓊瑤”,是潔白晶瑩的美玉,用來比喻積雪,非常貼切。用一“聳”字,點出了積雪的位子,是在天山群峰之巔。次句即景抒情。林則徐這次西行自然是有充分的思想準備的:“出門一笑莫心哀,浩蕩襟懷到處開。”(《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但面對“古戍空屯不見人,停車但與馬牛親”(《戲為塞外絕句》之七)的情景,寂寞、空虛之感自然會向他襲來。所以這第二句的意思是:高聳壯美的天山導我西行,并與我這寂寥之人為伴。山眾且美,人少且空,形成鮮明對照,不免感到寂寥。
面對此情此景,一般詩人很可能接下去抒發凄涼悲苦之情,而林則徐卻在后二句中抒發了在逆境中的曠達樂觀之情。“我與山靈相對笑”,承接第二句“伴寂寥”而來。詩人面對“寂寥”的情景,毫不在意,反而覺得山靈對自己含笑,自己也含笑對山靈,“相對笑”三字,使詩人的豪情畢現。第四句與一、二句相照應,“滿頭”,既指山頭,也指人頭;“晴雪”是指晴天的積雪,格外潔白,語意雙關,既指山上的積雪,也指頭上的白發。這時詩人雖然豪情尚在,但壯志難酬,時不饒人,頭上的白發與山頂的積雪一樣,都難以消除了。語句平淡,而深含憤慨之情,引人深思。
上一篇:袁枚《推窗》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林則徐《七夕次嶰筠韻(三首選一)》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