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種了種南山,相助力耕豈有偏。
愿得人間皆似我,也應四海少荒田。
在這首詩里,作者借第一人稱直抒懷抱,贊揚了商州山民勤勞友愛的精神和淳樸無私的美德。
首句“北山種了種南山”,看似交代各家畬田有先有后,實則著意在寫畬田勞動的緊張連續和范圍之廣。耕種雖先后不一,但“相助力耕豈有偏?”互相協助,勉力耕作,并無私偏。偏,即私心。這反映出商州深山里由于交通不便,在沿襲著刀耕火種較原始的生產方式的同時,也保持著互助協作的古樸民風。詩句既贊揚了山民們源遠流長的以誠相待、不挾私偷懶的傳統美德,也隱隱地脈動著詩人在逆境中追懷往古的心緒。
后兩句“愿得人間皆似我,也應四海少荒田”,在議論中進一步拓開境界:愿世人都和我們一樣,相助力耕不偏心,以減少全國各地拋荒的田地。這也正是詩人創作《畬田詞五首》的目的之一。因為其時適值北宋初期,多年的戰亂平息不久,人民急需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以改善生活。王禹偁出身貧寒,家世務農,更為熟悉、關心農事和人民疾苦。這兩句雖平白如話,卻是從現實生活出發,顯得更為深切有力。
王禹偁是宋初詩壇上提倡現實主義詩歌傳統的優秀詩人,在自己的詩歌創作中,不僅寫了不少反映現實、同情人民疾苦的篇什,而且詩風樸實無華,簡雅古淡,開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聲。對《畬田詞五首》,作者說:“其詞則取乎俚,蓋欲山民之易曉也。”(《畬田詞五首》序)“畬田鼓笛樂熙熙,空有歌聲未有詞。從此商于為故事,滿山皆唱舍人詩。”(《畬田詞五首》其五)可見這組絕句更是為人民而創作的,而且也很快為人民所接受并傳頌了。
上一篇:錢珝《江行無題(其九十八)》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梅堯臣《陶者》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