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玉階怨》古已有之,屬《相和歌·楚調曲》,是專寫宮女怨情的樂曲。“太白此篇,無一字言怨,而隱然幽怨之意見于言外”(蕭士赟語)。
“玉階”,白玉砌成的階梯,說明這不是一般處所;“白露”,令人聯想起“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句子,點明了秋季的特點;“夜久”,暗示主人公佇立玉階的時間之漫長;“侵”的主語是白露,白露是后半夜才有的,如今已侵濕“羅襪”,則露之重、夜之寒、佇立之久,更不言可知。這里,作者不寫人而只寫羅襪,令人想見其儀態、身份;不寫怨情而只寫羅襪被白露所侵,令人從主人公佇立之久而窺見其幽怨之深。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轉寫主人公由室外入室內、于室內隔簾望月的情景。從“下”到“望”,細膩、深刻地揭示了人物內心的復雜活動。“卻下”,還是放下的意思,卻含有一種無可奈何的情懷。入室下簾,本有推卻愁怨,不再想它之意,可實際上,這愁怨是推卻不去的,它隨著“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的月光,又來到了水晶簾內。“望秋月”,主人公由室內之光吸引而向秋月凝望,因是隔著水晶簾,故一輪秋月“玲瓏”在目。秋月玲瓏,似在憐人;幽人在室,又似憐月;人望月,月照人,在這無言相對之中,我們不是可以真切地體察到女主人公的幽怨情愫嗎?
這首詩設色淡雅,造境高妙,從玉階、白露、羅襪,到水晶簾幕、玲瓏秋月,一色的冰清玉潔、超凡脫俗。在這樣的場景中,女主人公始而佇立玉階,繼而露侵羅襪,又繼而入室下簾、隔簾望月,這一切究竟是為了什么?女主人公不便明言,作者也秘而不宣,全讓讀者去馳騁想象。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妙處,從這類詩中可以領悟。
上一篇:馮班《題友人《聽雨舟》》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王夫之《絕句 (六首選一)》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