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溫
憶年十五在江湄,聞說平涼③且半疑。
豈料殷勤洮水④上,卻將家信托袁師⑤。
唐德宗貞元年間,呂溫以侍御史的身份出使吐蕃,被吐蕃扣留,至唐憲宗元和元年方得回還。此詩即是被留吐蕃時所作。
出使被留,身陷異域,有家而不得歸,有國而不得回,其苦悶憂憤之情可想而知。但作者卻一反常情,沒有直接傾訴胸中的不快,而以對往昔的回憶開始。“憶年十五在江湄,聞說平涼且半疑。”那時作者還是一個15歲的少年,生活在長江邊上,山水風物,青春年華都是那么美好,而聽人說起遙遠荒僻的平涼,總覺得是那么陌生而半信半疑。少年的夢總是美妙的,但回憶畢竟已成為過去,而現實卻令人傷心,更確切地說,對往昔的美好回憶只是對痛苦現實的鋪襯,其目標仍是指向現實。末二句以“豈料”、“卻將”兩詞領起,反繳上文,轉折突兀有神,從對往昔的回憶轉入對現實的描寫。令人難以忍受的是,命運好像在捉弄作者,少年時的“聞說”若干年后竟成為眼前的現實,少年時的天真更襯映出現實的不幸,增加了心中的痛苦。現在,自己身陷荒遠的異域而不得歸,只有在洮水之上殷勤送人,托寄家書,此情此景,人何以堪!末兩句語意痛切,表露出作者難言的苦痛、復雜的情感及無可奈何的心緒。此詩首二句回憶往昔,末二句描寫現實,通過“聞說”、“豈料”、“卻將”等詞的精心安排,將過去與現在緊密聯接起來,今昔對照,以昔襯今,表達出作者被留時的感慨。全詩雖無一字言苦,而痛苦愁悶之情卻溢于言表,深沉含蓄,真切感人。
上一篇:呂溫《題陽城人》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劉禹錫《竹枝詞九首(其六)》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