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詩詞鑒賞《 感懷(薛蝌)》蛟龍失水似枯魚(1),兩地情懷感索居(2)。
蛟龍失水似枯魚(1),兩地情懷感索居(2)。
同在泥涂多受苦,不知何日向清虛(3)!
【注釋】
(1) “蛟龍”句:蛟龍,古代傳說中的神異動物,能掀起洪水。成語“蛟龍得水”,比喻有才能的人獲得施展的機會。《北史·楊大眼傳》:“大眼顧謂同寮曰:‘吾之今日,所謂蛟龍得水之秋,自此一舉,不復與諸君齊列矣。’”這里薛蝌自比蛟龍。枯魚,干魚,意思跟吳地俗語“死蟹”相似,比喻艱難失意的人。《莊子·外物》:“吾得升斗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魚之肆。”
(2) “兩地”句:兩地,指薛蝌與未婚妻邢岫煙居住兩地。索居,孤獨生活。陶淵明《和劉柴桑》詩:“直為親舊故,未忍言索居。”
(3) “同在”二句:泥涂,爛泥,比喻處境艱難。涂,土泥。清虛,清和、從容。這里指薛蝌向往和邢岫煙結婚后,過上輕松快樂自在的生活。虛,虛徐,從容不迫的樣子。《爾雅·釋訓》:“其虛其徐,威儀容止也。”杜牧《張好好》詩:“絳唇漸輕巧,云步轉虛徐。”
【譯文】
我像蛟龍失卻大洪之水,變成將死的枯魚,十分尷尬疲憊,你我居住兩地,各自體驗著那孤獨的滋味。你我處在同樣的困境中,受著很多的苦楚,不知等到哪天我們才能結婚成親,攜手過上清和從容、自由自在的生活?
【鑒賞】
曹雪芹向往“清淡天和”生活,高鶚讓岫煙、巧姐過上了“清虛”生活
薛蝌是寶釵的堂弟,與寶琴是親兄妹,經商的父親死了,母親患痰癥,家道中落,兄妹倆來投靠嬸娘薛姨媽,在賈府住下了。岫煙是邢夫人的侄女,家道貧寒,也是跟著母親來投靠賈府。薛姨媽相中岫煙“生得端雅穩重,且家道貧寒,是個釵荊裙布的女兒”,先是想把她說給兒子為妻,恐怕“素昔行止浮奢”的薛蟠糟蹋了人家的女兒,便作罷;后來又想起薛蝌未娶,覺得岫煙與薛蝌“恰是一對天生地設的夫妻”,于是請鳳姐撮合這件好事。鳳姐把薛姨媽求親事對賈母說了,賈母認為“這是極好的好事”,一口應允,“即刻命人叫了邢夫人過來,便作保山”,這件好事就這樣敲定了,邢夫人和岫煙的父母無不高興同意。而“薛蝌、岫煙二人前次途中(來賈府途中)皆曾有一面之遇,大約二人心中也皆如意”。
以上是《紅樓夢》第五十七回中的情節。從第四十九回薛蝌、岫煙出場至此,曹雪芹并沒有對岫煙的命運結局,像對大觀園其他女子一樣,作出悲劇性暗示;之后至第八十回曹雪芹謝幕,書中很少提到薛蝌、岫煙(提到岫煙的比較重要的一次,是說她的艱苦:就在婚姻說成后不久,岫煙每月省下一兩銀子月錢給爹媽;天氣很冷,把棉衣拿去當鋪當了),也沒有暗示關于兩個人的命運結局。這是否可以說,岫煙的命運結局避免了大觀園眾多女子的悲劇性?依我的看法可以這樣說。薛蝌和薛蟠完全不同,薛蟠品性不好,薛蝌品性好,薛姨媽不就是認為薛蟠“素昔行止浮奢”,恐怕會糟蹋了人家的女兒,認為薛蝌品性好,岫煙和他“恰是一對天生地設的夫妻”嗎?寶釵也認為哥哥的品性不好,薛蝌的品性好。這是否可以說,曹雪芹對岫煙的命運結局在作另外的暗示:她的命運結局避免了悲劇性,與薛蝌結合過上了好的理想的生活?依我的看法是可以這樣說的。依據是什么呢?
在曹雪芹的頭腦里有一種思想:向往過上“清淡天和”生活。他通過太虛幻境警幻仙姑的花名冊上對于惜春、巧姐的判詞與曲,表達了這種思想,把惜春的命運結局安排成悲劇性的,即欲過“清淡天和”生活而不能(“把這韶華打滅,不見那清淡天和”),不得不出家了事,把巧姐的命運結局安排成喜劇性的,即過上“清淡天和”生活(判詞附圖在鄉村紡績)。曹雪芹理想過上“清淡天和”生活,規定了條件:不談功名利祿,脫離名利場,不是“愛銀錢忘骨肉”,能夠“濟困扶窮”的人(“勸人生,濟困扶窮,休似俺那愛銀錢忘骨肉的狠舅奸兄”),即善良正直的人,也是普普通通的人。薛蝌和岫煙的家庭都已衰落,岫煙家更貧寒些,曹雪芹并沒有將兩個人寫成官宦地主階級的孝子賢孫,只字未寫到他們想要過上榮華富貴、出人頭地的生活,更只字未寫到他們為此而做的夢想、或做出什么努力;薛蝌不嫌棄岫煙家庭貧寒,岫煙也不嫌棄薛蝌沒有功名前途,倒是先于薛姨媽說合前已經彼此有意,是一對有情人了,表明兩個人都是不愛銀錢而重人間真情的普通人。所以我的看法,曹雪芹在作另外的暗示,岫煙與薛蝌結合,命運結局不是悲劇性的,她跟著丈夫過上了理想的生活,是有根據的,也是可能的。
所謂“清淡天和”生活,說白了就是太太平平、快樂自在地過日子,不重錢財重情義。曹雪芹具有“清淡天和”思想,跟他的反封建、叛逆性格并不矛盾,正是在蔑視功名利祿、厭惡名利場、反對仕途經濟,對封建社會的一套思想教化產生叛逆的基礎上才產生了“清淡天和”的理想。但是在曹雪芹的時代,在封建社會表面繁榮下,民族的、階級的、統治階級內部的,以及文化思想領域中的矛盾日益加劇(曹雪芹深刻認識到這些矛盾的存在,所以才有《紅樓夢》及其反封建思想主題),理想過上“清淡天和”生活談何容易!曹雪芹更多看到的是,名利場中的人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落得一場空,名利場外的人悲劇命運、悲劇結局者何其多,于是便又產生了四大皆空、虛無主義思想,這就是《紅樓夢》中為什么屢屢宣揚參禪悟禪佛教思想,屢屢寫到人物出家遁入佛門的道理所在。
高鶚在續書中對薛蝌、岫煙的命運結局的處理,應該說是符合曹雪芹的原意的,薛蝌所作的《感懷》詩,透露出有關這方面的重要信息。
薛蟠犯了人命案子,為了減輕罪名,得到從寬處理,薛蝌奉薛姨媽之命,四處奔波,求人托人,遍打交道,弄得十分辛苦疲乏;加上薛蟠之妻夏金桂與陪房寶蟾耐不住寂寞,主婢二人想入非非,動足腦筋,千方百計挑逗引誘他,使他十分尷尬煩惱。與此同時,岫煙的處境也很不好,薛蝌想到她“住在賈府園中,終是寄人籬下;況且又窮,日用起居不想可知”。后來賈母也說到“邢妹妹在大太太那邊也就很苦”。這些就是薛蝌作《感懷》詩前后的背景,他在詩中自比為失水蛟龍,像條枯魚,極言自己處境的尷尬,心情的無奈;“同在泥涂多受苦”,是說自己的未婚妻和他一樣處境艱難。“兩地情懷感索居”,薛蝌在說自己和未婚妻雖居住兩處,但彼此的心在一起,同樣寂寞,同樣牽掛對方。“不知何日向清虛”,他盼望早日和岫煙結婚成親,結束目前的這種尷尬處境、兩地相思的局面,夫妻雙雙過上清和從容、快樂自在的生活。曹雪芹暗示薛蝌、岫煙兩個人過上“清淡天和”生活,這里高鶚通過薛蝌作《感懷》詩,讓薛蝌向往自己和岫煙結婚后過上“清虛”生活,符合了曹雪芹的一半原意。
還有一半原意也是可以實現的,即薛蝌、岫煙正式結婚,實際過上“清虛”生活。(一)夏金桂主婢百般挑逗引誘薛蝌,終未如愿得逞,薛蝌經受住了考驗,證明他是個正人君子;賈母得知他為薛蟠事不肯馬上娶親,也曾說他“有良心”。大凡女子嫁得正人君子、有良心的男人,婚姻前途保險系數就高。(二)岫煙與薛蝌的家道都已中落,兩個人相逢于窮困潦倒時,彼此不嫌棄,成為有情人,他們只想在結婚后過上“清虛”生活。不圖榮華富貴,遠離名利場,做普通人過普通生活,能夠實現的概率高。果然薛蝌和岫煙結婚后過上了“清虛”生活。寶釵向寶玉介紹:限于各方面條件,薛姨媽做主,將就著把岫煙娶了過來,薛蝌、岫煙得以完婚,婚后岫煙生活安心樂意,夫妻感情很好,互相尊敬;婆媳和睦,比親婆媳還好;岫煙和香菱也相處得甚好。
上一篇:《悼晴雯詞(寶玉)》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晴雯;襲人》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