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
煙霞石屋兩平章,渡水穿花趁夕陽。
萬片綠云春一點,布裙紅出采茶娘。
詩人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春重返故鄉杭州后,遍游西湖山水,或繪景,或懷古,或抒情,寫下與杭州風物有關的《湖上雜詩》二十一首。這里所選一首重在描寫杭州茶山景色與采茶女的風采,顯示出盎然的春意、鮮麗的春色。
這一天,詩人來到西湖南山一帶游覽名勝風光。他先觀賞了著名的“煙霞石屋”二洞。煙霞洞在煙霞嶺下,先“洞內有羅漢六尊”,后吳越王錢镠又“補刻一十二尊”,今俱廢。石屋洞在南屏山下,洞內“高敞虛朗,衍迤二丈六尺,狀如軒榭,可布筵幾。其底邃窄通幽,周鐫羅漢五百六十身”(均見田汝成《西湖游覽志》卷三)。“平章”原意為品評,此處兼有觀賞之意。詩人曾分別于二洞內仔細“平章”這造化的奇觀,一定耽擱了過多的時光,因此當他游畢二洞天色已晚,斜陽西下了。但詩人卻沒有歸去休憩的意思,竟“渡水穿花趁夕陽”,即趁著夕陽余暉未褪,又忙著涉泉水,穿花叢,貪婪地欣賞起洞外的春山之景。這種留連忘返的興致,使年逾花甲的老詩人如同貪玩的孩子,充滿了童稚的天真情趣。
果然,老詩人竟有了意外的發現,他于春山上驚喜地看到了一幅別致的“圖畫”;“萬片綠云春一點,布裙紅出采茶娘?!边@幅圖畫以“萬片綠云”即萬葉綠茶為背景,以“春一點”即“紅一點”為主體?!按阂稽c”乃化用王安石名句“萬綠叢中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之意。在冷色綠的襯托下,這“春一點”的暖色紅益顯得耀眼熱烈,它即是那穿著紅布裙的采茶姑娘。試想:在茶叢的一片翠綠色中,忽然閃現出一點紅色,又是在夕陽的映照下,多似一團火!多么引人注目!這“一點”就是此時天地之間最“動人”的“春色”?!安既埂?,顯示出采茶女自然樸素之美;而“紅出”以形容詞“紅”修飾動詞“出”,亦十分別致,可以看出詩人筆性之靈。這“紅”分明是“采茶娘”的青春之色、青春之美。
此詩描寫詩人游覽南山一帶之所見,但詳略有致。游“煙霞石洞”是一筆帶過,而突出描寫茶山所見。在詩人看來,客觀自然的春色固然是美的,但少女那淳樸勤勞的青春卻更為美麗,這才是人間真正的“春色”。這是詩人獨具只眼處,亦是此詩審美價值之所在。
上一篇:袁枚《馬嵬(四首選一)》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蔣士銓《立春前一日喜雪(八首選一)》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