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詩詞鑒賞《詠林黛玉》
亭亭玉樹臨風立,
冉冉香蓮帶露開。
這一回的回目是“人亡物在公子填詞,蛇影杯弓顰卿絕粒”。這時天氣已到十月中旬,寶玉要去學房,襲人給打點一包衣裳,穿上的卻是晴雯(已故)所補的那件雀金裘。于是寶玉無精打采、默默有所思。繼而在晴雯起先住的那一間房里焚化了給晴雯的誄詞:“隨身伴,獨自意綢繆。誰料風波平地起,頓教軀命即時休。孰與話輕柔?東逝水,無復向西流。想象更無懷夢草,添衣還見翠云裘。脈脈使人愁!”
寫畢,心情輕松了,“一徑出來到了瀟湘館里”,待林黛玉寫好經(jīng)站起來時,寶玉眼中只見:“黛玉身上穿著月白繡花小毛皮襖,加上銀鼠坎肩;頭上挽著隨常云髻,簪上一枝赤金匾簪,別無花朵;腰下系著楊妃色繡花綿裙。真比如:亭亭玉樹臨風立,冉冉香蓮帶露開。”
這恰如一幅清麗可人的圖畫。亭亭,秀氣地挺立的樣子;玉樹,比喻身姿優(yōu)美。此語用杜甫《飲中八仙歌》:“宗之蕭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冉冉,柔弱的狀態(tài)。香蓮,荷花。這句意思說,林黛玉的身影,象潔白透明的玉樹在微風中傲立;美麗的面色,象嬌美的荷花,帶著晶瑩的晨露含苞欲放。首先是動靜諧和之美。前句玉樹臨風立,體現(xiàn)一種“靜態(tài)”之美,這與黛玉高雅清絕、素潔矜正的氣質(zhì)極為吻合,同時也符合寶玉眼中景象出現(xiàn)的時序。寶玉飽含深情,在毫不經(jīng)意之中殊有深意地觀望一眼,第一直感便成了靜態(tài)寫照。究其原因,還因為寶玉此時去看黛玉,一方面為了探詢近日情人的情況,另一方面,也為了證實自己眼中的“妹妹形象美感”。加上印證與補缺自己心中恍惚的空虛,于是凝然定睛為定格。后句則為“漸開”的動態(tài)之美。寶玉定神細看,林妹妹顧盼留神,情真無限地正與自己相視而立,于是千萬種情思叢然相起,嬌美的姿容與純潔的情意此時無聲地開始交流,寶玉的心都醉了。
上句寫靜,下句寫動,既合情致,又合視理。更為妙者,前句寫“立”之靜,卻以“風”之動相諧;后句寫“開”之動,但以“露”之靜相和,可謂以動寫靜,以靜寫動,動靜諧和。
其次,要注意一點,在這時寫寶玉眼中的黛玉是意味深長的。此兩情天地久長,終有分手時。不久,黛玉便魂銷香散了。回味起來,這兩句傳達的神韻加上了濃重的悲感色彩,在這最后的“特寫”中,已預示了寶玉的愛的深淵了。
上一篇:《詠月三首》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詠白海棠詩四首(其一)》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