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若耶溪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陰霞生遠岫,陽景逐回流。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游。
在我國古代詩壇上,有不少一生創作甚豐的大家巨匠,也有一些作品數量雖不可觀,但同樣享譽詩史的優秀詩人,存詩僅兩首的南梁詩人王籍,可謂其中的佼佼者之一。他的《入若耶溪》詩,就是名傳千古的優秀作品。
這首詩是王籍任湘東王參軍時,在會稽(今浙江紹興)游若耶溪而作的。該詩首聯即破題,直寫詩人泛舟清溪,尋幽探勝。若耶溪之清澈靜謐,舟行之舒緩輕松,環境之深邃幽遠,詩人之賞心悅目,被作者用“何泛泛”、 “共悠悠”巧妙地透露給了讀者。詩人筆下的若耶溪,幽寂無喧,水天一色,不僅引詩人入勝,且也令讀者神往。二聯轉寫詩人眺望遠山,細察近水:遠處層巒疊嶂之間,云霞蒸騰;近處回曲溪水之上,陽光燦爛。尤為巧妙的是,詩人把繚繞遠山的云霞,想象成由山中生出;把照射溪面的陽光,描繪為逐流水而瀉。一個“生”字,一個“逐”字,即把云霞、陽光寫得有知有情, 情趣盎然。
三聯是全詩的精華,也是王籍這首小詩之所以獲得巨大成功的關鍵。蟬噪,在通常情況下,是未必會給人以美的感受的,尤其是在人們心情不佳的時候,蟬之噪聲更易使人心煩意亂。然而在若耶溪這一幽寂的環境之中,心情輕松閑適的詩人,卻從眾多金蟬的噪聲里面領略到了沁人的生機:本來就十分靜謐的山林,因單調、持久的蟬噪聲而靜得更加超乎尋常。這“靜”,不是死寂的靜,而是充滿了生機的靜,富有強大生命力的靜。鳥鳴,這在山林之中是經常出現的現象,通常未必多么令人注意。然而尋幽于若耶溪中的詩人卻從鳥鳴聲中發現了更新的境界:泛舟若耶溪上,兩岸寂靜的山林本來就令人感到幽深莫測,而自山林深處傳出的鳥鳴聲則更使這寂靜的山林蒙上了令人捉摸不透的神秘色彩,使人愈發感到山之幽寂深邃。這“幽”,不是陰森可怖的幽,而是充滿了活力的幽,富有強大吸引力的幽。詩人是深深懂得藝術辯證法的,他用音響來反襯幽寂,以寫動的現象表現靜的意境。這種獨具匠心的藝術表現手法,使讀者在審美意識上得到一種新奇美好的感受。王籍的這一成功的、創造性的表現手法,得到一了后世論詩者的高度評價,甚至有“文外獨絕”之譽(《見梁書·王籍傳》)。
詩的最后兩句,寫詩人在這幽靜美好的山水之中,對宦游生活愈發厭倦,不禁產生了歸隱之念。由寫景轉而抒懷,過渡合情合理,情感真實深切,十分和諧自然地結束了全詩。
上一篇:光華殿侍宴賦競病韻|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關山月|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