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楊柳枝歌
門前一株棗,歲歲不知老。
阿婆不嫁女,那得孫兒抱?
北朝社會,諸族混戰(zhàn),干戈不息,丁壯死亡過多,女子找丈夫固然不易,父母也因缺少勞力而不愿把女兒嫁出去。這種畸形的社會現(xiàn)象,在北朝民歌中也得到了鮮明的反映。 “老女不嫁,蹋地喚天”(《地驅(qū)歌樂辭》其二),真實地描寫了老女嫁不出去的傷心場面;“阿婆許嫁女,今年無消息”(《折楊柳枝歌》其四),寫出了女子因阿婆拖延婚期而引起的焦灼不安。本篇則是以女子自訴的口吻,直率地表現(xiàn)了待嫁的急切心情。
開頭兩句即物起興,以棗樹作比。你看,門前的那株棗樹,隨著時光的流逝,不知不覺就老了,言外之意就是說,我不是也不知不覺成了老女嗎?不說長大,而言“老”,其夸張的用意是顯而易見的。棗樹無知,年年花開花落,并不感覺到老,而人是有感知的,深知青春一去不返,怎能象棗樹那樣無動于衷呢?可是做母親的卻好象毫不關(guān)心,似乎女兒的婚事還早著呢!天下的父母哪能不關(guān)心兒女的婚姻大事?也許只是因為家無壯男,成年的女兒就是他們唯一的依靠而不愿早嫁吧。
如果說前兩句的比興還有點含蓄的話,那么后兩句就是急不可耐地直接提出婚嫁的要求了。不過直率之中還帶有一點策略,不明說自己急于想出嫁,而是抓住母親想早抱外孫的普遍心理反問一句: “阿婆不嫁女,那得孫兒抱?”這種激將法顯然更能打動母親的心。由此可見,這女子不僅心直口快,而且聰明機(jī)智。因而也給這首質(zhì)樸的民歌增添了幽默色彩,令人讀來興味盎然。
上一篇:慕容家自魯企由谷歌|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折楊柳歌辭|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