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阿房宮賦
六王(1)畢,四海一(2)。蜀山兀(3),阿房出(4)。覆壓三百余里(5),隔離天日(6)。驪出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7)。二川溶溶(8),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9),檐牙高啄(10);各抱地勢(11),鉤心斗角(12)。盤盤焉,囷囷焉(13),蜂房水渦(14),矗不知其幾千萬落(15)。長橋臥波,未云何龍(16)?復道行空(17),不霽何虹(18)?高低冥迷(19),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20);舞殿冷袖,風雨凄凄(21)。一日之內(nèi),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22)。
妃嬪媵嬙(23),王子皇孫(24),辭樓下殿,輦來于秦(25),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26);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27),棄脂水也(28);煙斜霧橫,焚椒蘭也(29)。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30),杳不知其所之也(31)。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32),縵立遠視(33),而望幸(34)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35)!燕、趙之收藏(36),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37),倚疊如山(38);一旦不能有(39),輸來其間(40);鼎鐺玉石,金塊珠礫(41),棄擲邐迤(42),秦人視之,亦不甚惜(43)。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44),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45),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46),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47);架梁之椽(48),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49),多于在庾之粟粒(50);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51);管弦嘔啞(52),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53),日益驕固(54)。戍卒叫(55),函谷舉(56),楚人一炬,可憐焦土(57)!
嗚呼!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58),非天下也。嗟夫! 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59),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60),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61)。
〔注釋〕(1)六王: 齊、楚、燕、趙、韓、魏六國的國王,即指六國。畢: 完結(jié)。(2)四海: 四海之內(nèi),指全國。一: 統(tǒng)一。(3)蜀: 今四川省。兀(wù):孤高,形容山的光禿。(4)出: 出現(xiàn)。(5)覆壓: 覆蓋。(6)隔離天日: 把天日遮蔽了。(7)驪山: 在今陜西省臨潼縣東南。走:趨。咸陽: 秦都,在今陜西省咸陽市東北。(8)二川: 渭水和樊水。溶溶:河水盛大的樣子。(9)廊腰: 高大建筑物之間連以回廊,猶如人之腰部。縵:寬緩。回: 曲折。(10)檐牙: 屋檐突起,猶如牙齒。(11)各抱地勢: 意思是,這些樓閣各就其地勢的高下向背而建筑。抱: 形容配合緊密。(12)鉤心斗角: 廊腰互相連結(jié),紆曲如鉤;檐牙彼此相向,象螭龍斗角。(13)盤盤焉: 盤結(jié)的樣子。囷囷(qūn)焉: 屈曲的樣子。(14)蜂房水渦:(樓閣)象蜂房那樣,象漩渦那樣。樓閣依山而筑,所以象蜂房,象水渦。(15)矗: 聳然矗立。落: 座、所。(16)長橋臥波,未云何龍:長橋橫臥在水上,猶如天上沒有云,出現(xiàn)了龍。(17)復道: 在空中架木筑成的道,上下都有通道。(18)霽:雨過天晴。(19)冥迷: 分辨不清。(20)歌臺暖響,春光融融: 臺上的歌聲一片響,好象充滿暖意,就如同春天那樣融和。(21)舞殿冷袖,風雨凄凄: 殿中的舞袖飄拂,好象帶來寒氣,就如同風雨交加時那樣凄冷。(22)齊: 一致。(23)妃嬪媵(yìng)嬙(qiáng):都是封建帝王的配偶,她們各有等級(妃的等級比嬪、嬙高),都可以稱為“婦官” 。這里指六國的妃子。(24)王子皇孫: 六國王侯的女兒、孫女。(25)輦: 帝王或皇后乘坐的車。(26)明星熒熒(yíng),開妝鏡也: 各宮妝鏡齊開,光明如同熒熒的明星。(27)漲膩: 添了一層脂膏。(28)脂水: 含胭脂的洗臉水。(29)椒蘭: 香草名。(30)轆轆: 車聲。遠聽: 愈聽愈遠。(31)杳(yǎo): 無聲無響。所之: 所往。(32)妍: 嬌媚。(33)縵立: 寬寬地排列。(34)幸: 皇帝的寵愛。(35)三十六年: 秦始皇在位三十六年,實為三十七年。(36)收藏:指珍寶。(37)剽:掠奪。(38)倚疊:積累。(39)不能有: 沒有能力保有。(40)其間: 指阿房宮。(41)鐺(chēng): 鍋一類的炊具。(42)邐迤(lǐ yǐ): 即“迤邐” ,連接。(43)惜: 愛惜。(44)紛:多。奢:侈。(45)錙銖(zī zhū):古代重量名。六銖為一錙,一銖略等于后來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這里比喻細微。(46)負棟之柱: 承擔棟梁的柱子。(47)南畝: 田畝。(48)架梁之椽(chuán):架在梁上的椽子。(49)磷磷:本來是形容水中有好些石頭突出,這里形容木結(jié)構建筑物上突出的釘頭。(50)庾(yù): 倉。(51)九土: 九州。(52)管弦:泛指音樂,也說“絲竹” 。管: 管樂器,簫笛之類。弦: 弦樂器,琴瑟之類。嘔啞:管弦的聲音。(53)獨夫: 指秦始皇。《尚書·泰誓下》: “獨夫受洪惟作威。”(54)驕固:驕傲頑固。(55)戍(shù)卒叫:指陳涉吳廣的起義。戍卒;戍守邊疆的兵。(56)函谷舉: 函谷關被攻下。公元前206年,劉邦從武關攻入咸陽,又派兵守函谷關。舉: 拔,攻占。(57)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楚人點起一把火,可憐華麗的阿房宮化為一片焦土。公元前206年,項羽入咸陽,焚燒秦國宮殿,大火三月不滅。項羽是楚將項燕的后代,所以稱他為楚人。(58)族: 滅族,殺死合族的人。這里是“滅”的意思。(59)遞: 遞傳,順次地傳下去。(60)鑒: 鑒戒,后世以他為鏡子,避免再犯錯誤。(61)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此語中的兩個“后人”意思不一樣,前一個“后人”是“更后的人” ,后一個“后人”是上文所說的“后人” 。
〔鑒賞〕杜牧在政治上是密切注視世事的作家,他在《上李中丞書》中表示自己注意研究歷代“治亂興亡之跡,財賦兵甲之事,地形之險易得失”,“古人之長短得失” 。這篇《阿房宮賦》就是他匡世濟國的思想的體現(xiàn)。公元825年,唐敬宗繼位后,廣造宮室,天怒人怨。社牧在《上知己文章啟》中說: “寶歷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可見,這是一篇諷時刺世之作。
文學創(chuàng)作是一種認識活動,人類的認識活動有它的客觀規(guī)律,各個認識領域又有其特殊規(guī)律。文學創(chuàng)作的特殊規(guī)律就是通過藝術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文學作者所要表露的思想應該寄托在藝術形象身上,并通過藝術形象表現(xiàn)出來,因而在藝術形象的塑造上應講求形象的典型性。在《阿房宮賦》中作者所要塑造的形象是阿房宮。這個形象很有典型性。其典型性就在于它是秦皇驕奢的見證,作為封建獨裁者的象征,也是秦王朝滅亡的標志。因而,選取這一形象,用來論秦,就很是貼切;由于唐敬宗正大建官室,杜牧選阿房宮,用來議今,就很是恰當。而要把這一典型的生活形象變?yōu)樯⑽闹械乃囆g形象,就要充分地從各個角度對這一形象加以描繪,創(chuàng)造出豐滿的藝術形象。《阿房宮賦》正是這樣。作者在塑造形象時,充分地發(fā)揮了賦體的特點。
潑墨如云 鋪張蹈厲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賦的特點是“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作者圍繞一個事物,就某一客觀對象反復描寫,多方渲染,極盡鋪張之能事,以達到曲傳其義,情盡意足的效果。“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前句交代時代背景,后句點出地理環(huán)境。作者一出句點墨,就顯得氣概非凡,如泰山拔地,突兀崢嶸。粗筆勾畫,背景顯出輪廓,作者就放筆渲染烘托: “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這是畫其外貌。三百余里,以見其長; 隔離天日,以顯其大。是山,則起伏不斷;是水,則滔滔不絕。這是抓住最有特征的景物來描寫的。“五步一樓,十步一閣; 廊腰縵回,檐牙高啄; 各抱地勢,鉤心斗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這是繪其內(nèi)景。“五步” “十步”,寫出樓閣之密;廊腰飛檐,描出宮屋之美。這里,廊腰縵回突出曲線美;鉤心斗角顯出結(jié)構美。“盤盤焉,囷囷焉” ,是概描各式各樣的樓閣的形狀,或盤結(jié)旋繞,或屈曲簇擁,象蜂房那樣的邃密,如漩渦那樣的紆回。“矗不知其幾千萬落”,擲筆長嘆,言非筆墨所能盡言。
阿房宮形象之大、之高、之美,從浩闊外觀到玲瓏內(nèi)狀,作者意到筆到,盡情盡致作了渲染描繪,至此,阿房宮的形象不僅現(xiàn)出外形,而且顯出內(nèi)貌。但是,作者似覺意猶未盡,再開拓文路,添墨刷色,進一步豐滿阿房宮的形象,發(fā)揮賦體的藝術功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一日之內(nèi),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這是渲染,生發(fā),是藝術的強調(diào)。因為鋪張,整個景物駁雜紛呈,令人目不暇收,神情惝恍。經(jīng)過藝術的鋪張,阿房宮殿的矗峙樓臺、流丹飛閣、架虹長橋便以豐姿盛態(tài),顯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
藝術的夸張就本質(zhì)而言是形象的擴展,是為著獲得形象塑造的藝術效果所采取的擴大法。劉勰說: “壯辭可得喻其真”,“言峻則嵩高極天,言狹則河不容舠。”(《文心雕龍·夸飾》)劉勰所說的“喻其真”,正是在生活真實的基礎上經(jīng)過夸飾所達到的藝術上更典型的真實。“明星熒熒,開妝鏡也; 綠云擾擾,梳曉鬟也; 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 。這一切,不是出之以抽象的議論,而是用明星、綠云、渭膩、雷霆等具體形象來描繪,而這些形象又是經(jīng)過藝術的夸張,形成了整體上和諧的藝術畫面,增強了文章所要表達的效果。又如“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 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 。六個句子連綴,形成排比,構成了另一種形式的藝術鋪張。這種鋪張,鋪采摛文,輾轉(zhuǎn)生發(fā),又是跟藝術上的夸飾相聯(lián)結(jié)。句句蟬聯(lián),又句句夸張,蟬聯(lián)中有夸飾的形象,夸飾的形象構成了句式的蟬聯(lián)。在這里,鋪張和夸張相互參合,交融有機。
鋪墨有序 環(huán)環(huán)相扣 本文的構思是借古諷今,是議論時政。描寫是議論的鋪墊,為必備之條件; 議論是描寫的歸宿,是必然之結(jié)果。一開始點出背景、環(huán)境,猶如一幅畫先把遠景涂抹。在此基礎上,進入對阿房宮形象的刻畫。依據(jù)空間位置的順序,先作外景描畫,極力渲染其大;然后作內(nèi)景描畫,盡情點染其美。宮殿內(nèi)景,畫形,描狀,敷色,步步行文走筆。配以歌聲,為著渲染宮廷氣氛;輔之舞姿,為著增添繁華景象。作者一路鋪墨,至此,堪稱淋漓盡致,阿房宮的形象矗于眼前,富麗堂皇。由宮殿的描繪,自然過渡到宮人的敘寫,這是順理成章,妙造自然。寫宮人,寫其飲、食、起、居; 宮內(nèi)生活,寫歌、妝、梳、洗,焚椒、駕車、望幸等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 ,見出妃嬪彩娥,濟濟各殿; 也見出秦皇的驕奢淫逸,糜爛不堪。由敘寫宮人,又自然過渡到描繪珍藏。“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 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六國的珠寶,盡行囊括到宮中,但在宮中卻視若土石,任意拋灑,有奢侈之心,無愛惜之意。這時,作者腕底的傾向便逐步外溢; 筆前的鋒芒,便漸漸外露。“亦不甚惜”一句,仿佛已聽到作者的斥責和憤慨的聲音了。
以上,作者是從阿房宮的宮貌、宮人、宮藏等三個方面來寫的。這中間,由 “景”及“人” ,由 “人” 及“藏” ,也是設渠過渡,自然妥帖。
以下,由宮的堂皇描寫,進入作者的議論中心。宮殿如此富麗,耗費如此浩大,必然給勞動人民帶來災難和不幸: “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而災難和不幸又必然會激起人民的憤恨和反抗: “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逶迤綿延三百里,天上人間諸景備的阿房宮終于付之一炬,化為灰燼!
歷史的回顧,有著現(xiàn)實的用心。最后的作者議論,給唐王朝不啻澆了一瓢鉆心透骨的冷水。文章突出一個“鑒”字,引古用以鑒今,述昔借以諷世,企冀唐統(tǒng)治者以秦為鏡,回心轉(zhuǎn)意,更弦易轍。作者到這一步,才揭示了他的本意。
全文的構思因?qū)m而起,緣宮而發(fā)。宮樓殿宇,越是寫得壯觀繁華,后文的議論就越是扎實可信。如描寫不夠充分,則議論不夠有力; 唯其描寫筆墨淋漓酣暢,則議論文字才顯得恣肆汪洋。文章雖然文色繽紛,筆勢高蹈,諸般景物,絡繹奔會,令人大有目不暇接之感,但作者的構思縝密,結(jié)構精美,以形象思維為主體,而輔之以邏輯思維,環(huán)環(huán)緊扣,步步遞進,剪裁布局,極富匠心。
賦在漢代盛行一時,大多成為幫閑文人的應制之作,內(nèi)容大多以奉承阿諛為主體,形式則艱深苦澀,語言佶屈聱牙,如飯里夾沙,令人難咽。六朝人寫賦,工于駢偶,走向極端,這種俳偶或駢賦,綺麗浮靡,墮入形式主義的泥潭。中唐以后,受古文運動影響,文壇開始出現(xiàn)散文式的賦體,跟漢賦的艱澀大相徑庭,又跟六朝賦的浮華迥然異趣。杜牧的《阿房宮賦》是這方面的優(yōu)秀名篇。內(nèi)容有較為強烈的現(xiàn)實主義思想傾向。在形式上發(fā)揮了賦體的長處,文姿飛揚;又避免了賦體的短處,不致空乏。杜牧在本文中既采比興,又用鋪陳,熔賦、比、興于一爐,兼得諸家之長。這篇文章氣勢縱橫排奡,風采瀟灑俊逸,鋪張揚厲之中別有豐滿形象,直起直落之間又饒有回旋節(jié)奏。全文一氣呵成,而又筆轉(zhuǎn)意繞,略無斧跡。其善于鋪陳,把形象寫深寫透的經(jīng)驗值得我們借鑒;其精于構思,句與句、段與段,互相倚依、相因相承的經(jīng)驗值得我們學習;其妙于用語,珠圓玉潤,優(yōu)美鏗鏘,設詞造語的經(jīng)驗也值得我們繼承。
上一篇:《古文·閻典史傳》鑒賞
下一篇:《古文觀止·隋唐五代文·杜牧·阿房宮賦》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