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府先生舊同學,腰垂彤管貯靈藥。恥論方士小還丹,好飲仙人太玄酪。芙蓉山頂玉池西,一室平臨萬仞溪。晝灑瑤臺五云濕,夜行金燭七星齊。回身暫下青冥里,方外相尋有知己。賣鲊市中何許人,釣魚坐上誰家子。青青百草云臺春,煙駕霓衣白角巾。露葉獨歸仙掌去,回風片雨謝時人。
歌行諸制,筆力不高,而調態新穎動人。
【箋釋】
[華陰] 《元和郡縣圖志》卷二“京兆府華陰縣”:“本魏之陰晉邑,秦惠文王時,魏人犀首納之于秦,秦改曰寧秦。漢高帝八年,更名華陰,屬弘農郡。后魏屬華州。隋大業五年,移于今理。垂拱元年改曰仙掌,尋復舊名。”
[紫府] 道教稱仙人所居。葛洪《抱樸子·祛惑》:“及至天上,先過紫府,金床玉幾,晃晃昱昱,真貴處也。”李群玉《送秦煉師》:“紫府靜沉沉,松軒思別琴。”貫休《寄天臺道友》:“紫府稱非遠,清溪徑不迂。”
[彤管] 桿身漆朱的筆。《詩經·邶風·靜女》:“靜女其孌,貽我彤管。”鄭玄箋:“彤管,筆赤管也。”靈藥,指傳說中的仙藥。《海內十洲記·長洲》:“長洲,一名青丘……一洲之上,專是林木,故一名青丘。又有仙草,靈藥,甘液,玉英,靡所不有。”《太平寰宇記》卷九八:“天臺山蔚然綺秀,列雙嶺于青霄。上有瓊樓玉闕,天堂碧林,醴泉仙物畢具也。晉隱士道猷得過之,獲醴泉紫芝靈藥。今石橋名相山,又道書所謂玉堂。天臺山其山八重,視之如一。中有金庭不死之鄉,陸邁與王逸少書云:自山陰至臨海,多有金庭玉堂仙人芝草也。”
[小還丹] 道家合九轉丹與朱砂再次提煉而成的仙丹。自稱服后可以即刻成仙。葛洪《抱樸子·金丹》:“若取九轉之丹,內神鼎中,夏至之后,爆之鼎,熱,內朱兒一斤于蓋下,伏伺之。候日精照之,須臾,翕然俱起,煌煌輝輝,神光五色,即化為還丹。取而服之一刀圭,即白日升天。”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支諾皋中》:“可求還丹,取此水和而服之,實時換骨上賓。”《赤水元珠》卷十:“駐顏小還丹,諸虛百損,男子婦人久服返老還童,功效殊常,真仙品也。”《玉芝堂談薈》卷一七“龍胎醴”:“神仙出世,大丹十三種。黃帝九鼎丹、九轉丹、大還丹、小還丹、九成丹、素子仙童丹、九變丹、大仙霞丹……”
[太玄酪] 陳元龍《格致鏡原》卷二二“飲食類”:“酪,逸雅酪澤也,乳作汁所以使人肥澤也……佛書乳成酪,酪成酥,酥成醍醐……《漢武內傳》仙家藥有太玄酪。”此處與小還丹相對,小還丹乃修道者煉制而成的丹藥,太玄酪是仙家丹藥。
[瑤臺] 神話中昆侖山上的高臺,高出日月,上居神仙,此處借指仙境。晉王嘉《拾遺記·昆侖山》:“昆侖山有昆陵之地,其高出日月之上。山有九層……第九層山形漸小狹,下有芝田蕙圃,皆數百頃,群仙種耨焉。傍有瑤臺十二,各廣千歩,皆五色玉為臺基,最下層有流精霄間直上。” 五云,五色瑞云。多作吉祥的征兆。駱賓王《為齊州父老請陪封禪表》:“瑞開三眷,祥洽五云。”
[七星] 指北斗星。常璩《華陽國志·蜀志》:“長老傳言,李冰造七橋,上應七星。”
[賣鲊] 《稽神錄》卷三“池州民”:“池州民楊氏,以賣鲊為業,嘗烹鯉魚十枚,令兒守之,將熟,忽聞釜中乞命者數四,兒驚懼,走告其親。往視之,釜中無復一魚,求之不得。期年,所蓄犬恒窺戶限下而吠,數日,其家人曰:‘去年鯉魚,得非在此邪?’即撤視之,得龜十頭,送之水中,家亦無恙。”
[釣魚坐上] 《后漢書》卷八二下《方術傳下·左慈》:“左慈,字符放,廬江人也。少有神道,嘗在司空曹操坐,操從容顧眾賓曰:‘今日高會,珍羞略備,所少吳松江鱸魚耳。’元放于下坐應曰:‘此可得也。’因求銅盤貯水,以竹竿餌釣于盤中,須臾引一鱸魚出。操大拊掌笑,會者皆驚。操曰:‘一魚不周坐席,可更得乎?’元放乃更餌釣沈之,須臾復引出,皆長三尺余,生鮮可愛。”后遂為歌詠有道術之士的典故。
[白角巾] 指布衣。角巾,方巾,有棱角的頭巾。為古代隱士冠飾,后遂借指隱士或布衣。陳子昂《唐故朝議大夫梓州長史楊府君碑》:“于是始以角巾應命,褐衣詣闕。”高適《答侯少府》:“江海有扁舟,丘園有角巾。”《御選唐詩》卷二三補編溫庭筠《題李處士幽居》:“水玉簮頭白角巾,瑤琴寂歷拂輕塵。”注曰:“《隋書·禮儀志》:巾,國子生服白紗為之。晉太元中,國子生見祭酒單衣角巾,執經一卷以代手版。”
[仙掌] 漢武帝為求仙,在建章宮神明臺上造銅仙人,舒掌捧銅盤玉杯,以承接天上的仙露,后稱承露金人為仙掌。張衡《西京賦》:“立修莖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
上一篇:《送中兄典邵州》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送故人赴江陵尋庾牧》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