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古跡五首(其三)
杜 甫①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②。
一去紫臺連朔漠③,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④,環佩空歸月夜魂⑤。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注釋】
①杜甫:見《蜀相》。
②明妃:即王嬙、王昭君,漢元帝宮人,晉時因避司馬昭諱改稱明君,后人又稱明妃。昭君村在歸州(今湖北秭歸縣)東北四十里,與夔州相近。
③紫臺:猶紫禁,帝王所居。朔漠:北方沙漠,指匈奴所居之地。
④省識:略識之意。說元帝從圖畫里略識昭君,實際上就是根本不認識昭君。
⑤環佩:婦女裝飾品,此處代指昭君。
【詩本事】
《詠懷古跡五首》作于大歷元年(766),本組詩是杜甫在夔州和自夔州赴江陵途中陸續寫成的。此詩為第三首,為杜甫離開夔州東下、途經荊州府歸州(今湖北秭歸)東北四十里的昭君村時所作。
【賞評】
“詩圣”此詩以秋肅之貌行春溫之心,稱得上是詠史詩中的佳作。首聯“赴”字極妙,用此一字遂使群山萬壑有了生命的動感。頷聯“連”、“向”二字頗得神韻,將明妃孤寂之身心昭然紙上。“一去”、“獨留”二語則傳來蒼涼之韻,加之“紫”、“青”、“黃”的色彩對比,更使這種蒼涼味綿綿不盡,太絕了!頸聯詩人又用“空”與“夜”,將無限的哀怨惆悵之情徘徊于詩句之外,韻味深長不絕,煉字境界高超,尾聯乃詩人感情之延伸,千年來琵琶彈奏《昭君怨》時雖有胡人歌曲之風調,但其中仍能清楚地分辨出明妃幽怨悵恨的思鄉之心緒。讀全詩,明妃深蹙娥眉,玉箸雙流,蕭然凄苦的容顏如在眼前,真忍不住要與這位遠在朔漠的佳人抱頭痛哭一場!
【詩評選輯】
①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詠明妃者,此為第一。
②清·唐汝詢《匯編唐詩十集》:此篇溫雅深邃,杜集中之最佳者。
③清·沈德潛《唐詩別裁》:詠昭君詩,此為絕唱。
④清·宋宗元《網師園唐詩箋》:奔騰而來,悲壯渾成,安得不推絕唱?
上一篇:李商隱《詠史》察古觀今詩賞析
下一篇:李商隱《咸陽》察古觀今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