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經(jīng)典文章賞析·柳宗元《起廢答》原文|注釋|賞析
柳宗元
柳先生既會州刺史即治事,還,游于愚溪之上。溪上聚黧老、壯齒十有一人,謖足以進,列植以慶。卒事,相顧加進而言曰:“今茲是州,起廢者二焉,先生其聞而知之歟?”
答曰:“誰也?”
曰:“東祠躄浮圖,中廄病顙之駒?!?br>
曰:“若是何哉?”
曰:“凡為浮圖道者,都邑之會必有師。師善為律,以敕戒始學(xué)者與女釋者,甚尊嚴,且優(yōu)游。躄浮圖有師道,少而病躄,日愈以劇,居?xùn)|祠十年,扶服輿曳,未嘗及人,側(cè)匿愧恐殊甚。今年他有師道者悉以故去,始學(xué)者與女釋者倀倀無所師,遂相與出躄浮圖以為師。盥濯之,扶持之; 壯者執(zhí)輿,幼者前驅(qū);被以其衣,導(dǎo)以其旗; 怵惕疾視,引且翼之。躄浮圖不得已,凡師數(shù)百生。日饋飲食,時獻巾帨。洋洋也! 舉莫敢逾其制。中廄病顙之駒,顙之病亦且十年,色玄不龐,無異技,硿然大耳。然以其病,不得齒他馬。食,斥棄異皂,恒少食。屏立擯辱,掣頓異甚。垂首披耳,懸涎屬地。凡廄之馬,無肯為伍。會今剌史以御史中丞來蒞吾邦,屏棄群駟,舟以溯江,將至,無以為乘。廄人咸曰:“病顙駒大而不厐,可秣飾焉。他馬巴僰卑狹,無可當吾刺史者。”于是眾牽駒上燥土大廡下,薦之席,縻之絲;浴剔蚤鬋,刮惡除洟?莝以雕胡,秣以香萁;錯貝鱗攘,鑿金文羈;絡(luò)以和鈴,纓以朱綏;或膏其鬣,或劘其脽;御夫盡飾,然后敢持;除道履石,立之水涯;幢旖前羅,杠蓋后隨;千夫翼衛(wèi),當?shù)郎像Y;抗首出臆,震奮遨嬉。當是時,若有知也,豈不曰宜乎?”
先生曰:“是則然矣,叟將何以教我?”
黧老進曰:“今先生來吾州亦十年。足軼疾風,鼻知膻香;腹溢儒書,口盈憲章;包今統(tǒng)古,進退齊良。然而一廢不復(fù),曾不若躄足、涎顙之猶有遭也!朽人不識,敢以其惑,愿質(zhì)之先生?!?br>
先生笑且答曰:“叟過矣!彼之病,病乎足與顙也;吾之病,病乎德也。又彼之遭,遭其無耳。今朝廷洎四方,豪杰林立,謀猷川行;群談角智,列坐爭英;披華發(fā)輝,揮喝雷霆;老者育德,少者馳聲;丱角羈貫,排廁鱗征;一位暫缺,百事交并;駢倚懸足,曾不得逞,不若是州之乏釋師、大馬也。而吾以德病伏焉,豈躄足、涎顙之可望哉?叟之言過昭昭矣,無重吾罪!”
于是,黧老、壯齒相視以喜,且吁曰:“諭之矣!”拱揖而旋,為先生病焉。
《起廢答》,顧名思義,是關(guān)于被啟用和貶廢的問答。本文寫于柳宗元因參加王叔文革新派政治集團而被貶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間,時在元和九年(814)。作者被貶永州時33歲,這是他一生生活道路上的重大轉(zhuǎn)折。由于長期被政敵們落井下石,在十年的貶謫生活中他心中充滿憤怒悲哀和抑郁。當然,也由于生活的磨練和辛勤的創(chuàng)作,使他在文學(xué)上卓有成就,成為杰出的文學(xué)家。柳宗元的文學(xué)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諷喻現(xiàn)實的寓言占有重要地位。他用這一形式,諷刺社會病態(tài),批判政敵們的罪惡,暴露封建統(tǒng)治者的丑惡靈魂,或抗議迫害忠良,或控訴人間不平。《起廢答》一文雖然不象《三戒》、《羆說》、《蝜蝂傳》、《愚溪對》等寓言故事那樣典型,但從其思想內(nèi)容來看也可以歸入他的諷喻寓言一類。從結(jié)構(gòu)上看這是一篇問答體的記敘文,但是又有濃厚的議論文色彩。
《起廢答》寫的是永州的兩個“廢物”——跛腳和尚與爛腦袋馬,由于偶然的機會,竟然被提拔起用,一個濫竽充數(shù)成了佛家大師,一個搖身一變成了官府良馬。他們陡然身價百倍,耀武揚威,好不氣派。但是讀書萬卷,學(xué)貫古今的柳先生卻身遭貶斥,“一廢不復(fù)”。作者以此故事加以生發(fā),揭露,譴責了當時統(tǒng)治者埋沒人才,凌辱忠良,重用廢物和騙子的黑暗政治,嘲諷了當時黑白混淆、是非顛倒; 當權(quán)者隨意任免官員的昏庸無能,同時也暴露了為爭奪或提升一官半職,大小官員們到處奔走鉆營,互相傾軋,汲汲營求的官場丑態(tài)。
全文共九個段落??梢苑殖蓛蓚€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敘事,第二部分主要是議論。
前三段為第一部分的第一層。首先以敘述的表達方法寫明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其次明確寫出起廢者是“東祠蹔浮圖,中廄病顙之駒”,通過黧老、壯齒等人之口先把事情的結(jié)果寫出來,后面再敘述事情的過程,是一種倒敘的方法。不但能引人人勝,而且引發(fā)了下面兩個廢物被起用的前因后果、來龍去脈。
第四、五段是第二層。“若是何哉?”對于廢物被起用這件新聞,謫處永州十年的柳司馬一無所知,對于如此不合理現(xiàn)象,柳先生發(fā)出了抗議的反問。第五段先寫跛腳和尚后寫爛腦袋馬。寫前者首先寫他充當佛家大師之前自慚形穢的慘狀,“少而病蹔,日愈以劇。居?xùn)|祠十年,扶服輿曳,未嘗及人,側(cè)匿愧恐殊甚”他病情日益加劇,不能行動,不是自己爬著走,就是被人拖著走,東躲西藏,羞于見人。作者勾畫出一個朝不保夕、茍且偷生的形象。接著說明了這樣一個毫無前途的和尚居然時來運轉(zhuǎn)的原因,那是因為今年其他有作大師本領(lǐng)的人都因故離去了,盡管他既無佛家德才,又無健康體魄??梢驗闆]有主持,無所適從,于是只好推出他來。最后,描敘了廢物和尚被捧上大師的尊榮位置之后恃寵而驕,頤指氣使的氣派?!皦颜邎?zhí)輿,幼者前驅(qū); 被以其衣,導(dǎo)以其旗; 怵惕疾視,引且翼之”,“日饋飲食,時獻巾悅”,“舉莫敢逾其制”。雖然作者沒有明講,但是讀者自明,一個先天不足,久病不愈而感到無地自容的病和尚一變而成為尊貴威嚴、身居顯位的佛門大師,完全是由于被捧成了一個偶象,是他不自量力,依勢放縱的結(jié)果,他不過是個道貌岸然的騙子。作者運用了對比的方法,寫出了病和尚充當大師前后的不同形象,造成了強烈的反差,對于揭露和嘲諷當時踐踏忠臣人才,重用廢物庸才的腐敗政治顯得格外有力。寫爛腦袋馬同寫跛腳和尚一樣,先寫過去的可憐遭遇。它“病亦且十年”,“無異技,硿然大耳”,“食,斥棄異皂,恒少食。屏立擯辱,掣頓異甚。垂首披耳,懸涎屬地。凡廄之馬,無肯為伍”。這匹病馬被孤立、被嫌棄、被侮辱,經(jīng)常饑腸轆轆、口水淋漓,沒有一匹馬肯與它作伴。這是一個受屈辱、遭虐待,茍延殘喘的形象,自身難保。它之所以一步登天是由于州刺史來臨這一偶然機遇,并“無異技”。文章最后用賦句描繪了“病顙之駒”喬裝打扮的經(jīng)過以及冒充為官府良馬后得意忘形的情景。眾人牽駒“薦之席,縻之絲;浴剔蚤鬋,刮惡除洟?……抗首出臆,震奮遨嬉”??梢钥闯鰻€腦袋馬從可憐悲慘的境地一躍而成為前呼后擁、不可一世的官府良馬完全是弄虛作假、欺世盜名的結(jié)果,它虛有其表,實際上不過是一個冒牌貨罷了。
從本段的兩個故事中可以看出,柳宗元的寓言故事善于體物察微,借物諷人,他能抓住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加以想象、夸張,塑造成為真實生動的藝術(shù)形象。雖然事件和人物形象都是虛構(gòu)的,但都是人的化身,故事情節(jié)都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集中概括。像“蹔浮圖”、“病顙之駒”不過是作者用來嘲諷當時病態(tài)社會中人妖顛倒的丑惡現(xiàn)象的假借罷了。
從第六段到全文結(jié)束是第二部分。
一句“是則然矣,叟將何以教我?”自然過度到下文的議論。第七段,“今先生來吾州亦十年?!纲|(zhì)之先生”,借黧老之口,直接喊出了作者的憤憤不平。作者自認為有經(jīng)世安民之才,卻以罪人之名遭受謫逐,先生滿腹經(jīng)綸,博通古今,“然而一廢不復(fù)”,竟連“蹔足”、“涎顙”不如,這是何等的荒唐,然而這卻是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從字里行間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幽默諷刺之中透發(fā)出的沉郁悲憤之情。
貞元二十一年(805)八月,支持革新的順宗被朝里的宦官、官僚和豪族勢力拉下臺,永貞革新失敗。柳宗元亦被貶為永州司馬,永州地處湖南和廣東交界的地方,荒僻廣漠,人煙稀少,在這里作官,不過是個閑職。然而朝中一幫昏庸卻貪權(quán)無厭,私欲無窮,吹牛拍馬,作威作福。作者聯(lián)想到自己的遭遇,思潮起伏,感慨萬千,不平則鳴,心中的怨憤便訴諸筆端,寫成一篇篇精彩的寓言。如果說本段主要是不平和抗議,那么,第八段則主要是暴露和刺人。首先,作者用反語責怪自己“病乎德”,接著,痛快淋漓地揭露了朝政的黑暗腐敗,大小官員的爭權(quán)奪利,爭相高攀?!昂澜芰至ⅲ\猷川行……駢倚懸足,曾不得逞”。為了升官發(fā)財,人們爭先恐后,你擠我奪,鉆營舞弊,丑事層出不窮。作者以犀利的筆鋒,將這些丑態(tài)刻畫得入木三分。為了避禍遠害,不得不用隱晦的筆法,所以假借黧老之口,并以反語出之。即使如此,抨擊朝政的鋒芒仍然遮掩不住。這可以說是本文語言的一個特色。
最后一段以黑臉老人和壯年男子們對柳先生的不幸遭遇表示惋惜結(jié)尾,呼應(yīng)了開頭,從結(jié)構(gòu)上講,使記敘文嚴謹完美,無懈可擊。
本文一個顯著特色是語言駢散結(jié)合,聲情并茂,有文賦之風格。如寫跛和尚同病馬喬裝打扮及出場的文字,第二部分中的問答,都有大段賦句。柳宗元贊賞屈原之辭,主張學(xué)習(xí)屈、宋以為今用。劉勰在《文心雕龍·詮賦》中說:“鋪采摛文,體物寫志”,意思是說賦的主要特點在于鋪陳事物,在敘述描寫上極盡比喻夸張。如寫病馬的裝扮和官場丑態(tài)時,作者反復(fù)從各個角度描敘、排比,就體現(xiàn)了賦句的特點。當然,本文并不像漢賦那樣一味重視鋪排和藻飾,而是用寫散文的方法夾寫賦句,通篇貫穿著散文的氣勢,文氣清新而流暢。賦句不但能做到狀物繪形,鋪陳排比,將事物寫盡,而且音韻鏗鏘,有動聽入耳的音韻美,更增強了文章的藝術(shù)魅力。柳宗元反對形式主義文風,主張作品要有內(nèi)容,反對片面講辭藻的華靡文風,重視文采。他說,好文章應(yīng)該“有乎內(nèi)”又“飾乎外”,他的《起廢答》的確達到了這樣的水平。
上一篇:蘇軾《賈誼論》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韓愈《進學(xué)解》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