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日》的主要內容,《太平天日》導讀
《太平天日》原名 《天啟履歷》,是目前所能見到的太平天國自己編撰的一部歷史書。共1卷,36頁。內載道光十七年(1837)洪秀全病中異夢,迄道光二十七年(1847)洪秀全等毀象州甘王廟后回貴縣賜谷村事。原刻本藏于英國,封面題有:“此書詔明于戊申年冬,今于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國壬戌十二年欽迚旨準刷印銅板頒行”。說明此書在戊申年(1848) 冬寫成,而于太平天國壬戌十二年(1862)刊行。1936年王重民從英國攝回發表,流傳甚少。建國后有多種排印本見世,1979年收入江蘇人民出版社排印出版的《太平天國印書》。
此書作者,原刻本未注明。一般認定曾經洪仁玕修改。關于原作者有幾種推斷,或認為是洪仁玕所著,或認為是馮云山,還有一種則認為是洪秀全自己所寫。
《太平天日》的內容,包括三個部分:
首先,卷首開宗明義,敘述基督教的基本教義。說明太平天國與基督教的密切關系以及基督教教義對太平天國的影響。洪秀全等之所以選擇了基督教,是基于當時中國社會的條件及斗爭的需要,也是洪等主觀上的一種認知。
其次,敘述洪秀全病中異夢“上天承命”的故事。這是本文最重要的內容,它包括升天、受洗禮及天父向他指點凡間妖魔迷害人情狀; 洪秀全受命戰逐妖魔并受到天父及眾天使圍護; 天父天兄斥責,鞭撻孔丘情狀;洪秀全被封為“太平天王大道君王全”下凡間斬邪留正等情狀。這一異夢異象的宣傳目的在于把洪秀全渲染成為受命于天的真命天子,借重皇上帝至高無上的權威以加強號召力。同時,也反映出洪等對基督教教義及宗教儀式的吸收和接納,但又并非全盤照搬,而是根據當時中國的社會文化情況及農民戰爭的需要加以改造,創成一個有自己獨特性格的宗教——拜上帝教。他們將基督教中的上帝賦予中國文化的特色,成為一個“被完全人格化、人倫化了的有妻有子有意志特別是有無限權能的上帝”。書中所虛構的上帝斥責鞭撻孔丘的神話,反映了洪等在功名仕途屢遭挫折之后,對以儒學為中心的傳統文化的痛恨。
第三,敘述洪秀全接受 《勸世良言》、《舊遺詔書》和 《新遺詔書》中的有關教義和儀式及1844、1847年與馮云山兩次入廣西傳教的情形。中國是一個處于分散自然經濟中的封建落后國家,農民長期受封建倫理道德的統治和束縛,又缺乏文化,在這樣的情況下,同歷代農民起義一樣,洪等也找到了宗教這一武器。賦予洪以神性,靠宗教的神秘性將分散的農民和手工業者維系在一起,同時,拜上帝教中所宣傳的平等、平均思想,成為對受苦受難農民的一種極大鼓舞,加之洪、馮等的積極宣傳,拜上帝教成為太平天國初期動員、組織和鼓舞群眾的有力武器。
史學界對它的引用和研究是多方面的。研究較多的是太平天國的宗教和洪秀全的早期思想。如:拜上帝教與基督教的關系問題; 拜上帝教在太平天國中的作用問題。對洪秀全早期思想的研究,有幾種不同說法:一種認為洪秀全在1843年以前就已萌生了叛逆思想,一種則認為洪直到1847年第二次入廣西傳教時才成為農民運動的領袖。另有一種意見認為,金田起義前,洪全盤接受了《勸世良言》中所宣傳的基督教,金田起義后,才提出了一個適合于發動農民和鞏固自己領導權的基督教、佛教、道教以及封建迷信的混合物。
《太平天日》是記載太平天國初期歷史的書,它反映了洪秀全和太平天國當時具體的真實的活動,同時又加進了洪等根據中國文化和斗爭需要經過主觀創造,被神秘化、宗教化了的東西。這就使它不僅是研究太平天國運動準備時期的重要史料,而且是了解洪秀全反清態度及宗教哲學的思想材料。
參考文獻
- 1. 羅爾綱: 《太平天國文選》。
- 2. 廣東太平天國史研究會、廣西太平天國史研究會編: 《太平天國史論文集》。
- 3. 王慶成: 《太平天國的歷史和思想》。
- 4.北京太平天國歷史研究會編:《太平天國學刊》。
上一篇:《太平圣惠方》的主要內容,《太平圣惠方》導讀
下一篇:《太平寰宇記》的主要內容,《太平寰宇記》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