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門流水圖
明·張宏作
絹本設(shè)色
縱二○五厘米
橫八六.八厘米
藏故宮博物院
此幀一名《村徑柴門圖》,署款:“村徑繞山松葉暗,柴門流水稻花香。癸未夏日,張宏。”鈐兩印。作畫時年六十七歲。
此幀為大幅山水畫。蔥郁的松林,安置在畫面醒目的近景部位,形成了第一層次的主體形象;向后推展,是在被松林護衛(wèi)、環(huán)抱之下的庭院村莊,表現(xiàn)手法上半露半隱,意在含蓄。村前稻田臨水,似乎透露出山村躬耕的田園氣息,這第二個層次,為作者寫此山水勝境時感情的匯集點,題識中的“柴門流水稻花香”,正是畫家馳騁畫筆、心怡神暢的生活依據(jù)。居于村莊之后的第三個層次,是飽含蒼茫潤澤之氣的峰巒山徑;再向畫幅上層展望,則云煙蒸騰、巒嶂起伏,遼闊無垠,一一映入眼簾,令讀者不知不覺置身于千巖萬壑之中,而不知其有幾許遙遠矣。
張宏的山水畫主要師法沈周,筆意古拙,墨法蒼潤,理入影跡。《國朝畫征錄》一書的作者張庚說他“工山水,蒼勁雅秀,蕭疏淡遠,吳中學(xué)者都尊之。余嘗見其《滄浪漁笛圖》、《松柏同春圖》,不讓元人妙品”。這幅《柴門流水圖》,從通篇流溢出來的意蘊看,確然是“蒼勁雅秀,蕭疏淡遠”,作畫謹(jǐn)嚴(yán),筆墨松逸,是張氏一生中之佳作。
從這幅畫中也可以反映出,作者有著扎實的傳統(tǒng)功力,山巒松林、屋舍流水等等的著筆,前人的影響顯著,近師沈周,遠追元四家,豁然大觀。但另一方面,作者的個性發(fā)揮卻因過多地謹(jǐn)守前人藩籬而顯得不夠透脫。
柴門流水圖
上一篇:《長白仙蹤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白云紅樹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