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尹昌龍
中篇小說。作者馬原。發表于《上海文學》1985年第2期。小說敘述了西藏發生的幾個似乎互不關聯的故事。一個故事講的是老作家在西藏的經歷。他是個入藏的漢人,在西藏呆了半輩子了。小時候,他喜歡聽神話故事,到了西藏以后,他才發現西藏風俗中存在著某種神話特征,在這里,神話就是生活的本身。他愛藏胞,尊重他們的習慣,他也不想離開這兒。但他仍然不是藏人。因為他不能像藏人一樣去理解生活,他需要的是理解藏人。他是搞創作的,他要在晚年完成一個劇本。他交游甚多,姚亮、陸高和窮布都是他的朋友。他曾經去西藏西部岡底斯山脈的延伸領域,被一種美麗的景色所陶醉。他還和他們三個一起組織過探險隊,尋訪野人什么的。窮布是岡底斯山土生土長的獵人,繼承了父親作為一個獵人的勇敢和精壯。父親喜歡對付猞猁,而他則喜歡獵熊。他殺死了一只被稱為山地之王的高大而精瘦的熊。還有一個故事講的是陸高和姚亮看天葬的過程。姚亮被作者假定為援藏的教師,陸高則是機關的職員。在陸高單位的大院里,有個他認為最漂亮的姑娘。可她在一次很平常的車禍中死了,他感受到美的消亡的缺憾和生死之無常。姚亮、陸高還有小何在一個陰雨的黎明去看姑娘的天葬,可天葬師拒絕了他們的參觀。他們什么也沒看成,只好氣哼哼地往回走。最后一個故事講的是藏民頓珠、頓月兄弟的故事。頓珠、頓月是雙胞胎,據母親說是一位過路匠人留下的種。頓珠高身材大塊頭,頓月則纖巧精細。頓珠是個牧羊人,也不知是出于神遇或者遺傳的緣故,他突然之間會唱格薩爾王傳奇了,于是成了說唱藝人。頓月非常想開汽車,他參軍了。尼姆是頓月的女朋友,他們在他走之前發生了關系。他走了之后,她養下了一個私生子,她為此而挨爸爸的罵。爸爸死后,她嫁給了頓珠。頓月入伍后因公犧牲了,頓月的排長一直瞞著頓月的家人,還常常以頓月的名字給他母親匯款。整篇小說以岡底斯山作為人和事遙遠的背景,敘述了西藏迷人的景致和神奇的風俗,揭示出西藏充滿魅力和誘惑的生存方式和生存氛圍。小說在結構上非常獨特,幾個故事沒有什么關聯,他們單獨成立又串聯在同一篇小說中。故事的線索也很不明確,往往突如其來,倏然而去。小說中的事件常常沒有確定的時間、地點,或者在過程上,或者在結果上進行某些省略。作者雖然運用講故事的方式進行敘述,但又沒有通常小說中故事的那種烘托、渲染和結構。作者常常在懸念和結構之間制造一種反差效果,有意識地對讀者的期待心理造成失落感。小說在敘述方式上也很獨特,作者不停地轉換人稱。在敘述老作家的時候,用的是第一人稱直接敘述;在敘述窮布的時候,用的是第二人稱間接轉述;在敘述陸高、姚亮看天葬的經歷和頓珠、頓月兄弟的故事時,作者又運用了正面敘述的方法。小說在語言上大都運用作者和讀者直接對話或作者對讀者講述的方式,避免了單純的客觀描述和主觀抒發,和讀者保持著密切、自然的聯系。
上一篇:石高來《內蒙訪古》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王菊延《寫心集》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