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先人之遺體,惜己身之分氣
原典
二親既歿,兄弟相顧,當如形之與影,聲之與響,愛先人之遺體,惜己身之分氣,非兄弟何念哉?兄弟之際,異于他人,望深則易怨,地親則易弭。譬猶居室,一穴則塞之,一隙則涂之,則無頹毀之慮;如雀鼠之不恤,風雨之不防,壁陷楹淪,無可救矣。仆妾之為雀鼠,妻子之為風雨,甚哉!
譯釋
雙親去世后,兄弟之間應當互相照顧,應當像形和影,又像聲和響一樣親密,互相愛護先輩所給予的軀體,珍惜從父母那里分得的血氣,不是兄弟的話,誰還會這樣互相愛憐呢?兄弟之間的關系是不同于旁人的,互相期望過高就容易產生埋怨,而關系親密的話就容易消除隔閡。譬如住的房屋,出現了一個漏洞就堵塞,出現了一條細縫就填補,那就不會有倒塌的危險;如果有了麻雀、老鼠的侵害也不放在心上,刮風下雨也不防御,那等到墻崩柱摧時,就無從挽回了。仆妾比那雀鼠,妻子比那風雨,怕還更厲害些吧!
解讀
兄弟之間莫因瑣事生嫌隙
兄弟之情是純真的,而同胞兄弟之間的情誼更是原始的。很多時候,人們將兄弟比作手足,可見,兄弟在人的一生當中多么重要。沒有兄弟的支持和幫助,相信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是無助的。獨生子可能體會不到兄弟之間的那種互幫互助、相扶相攜的親情,但他們能體會到那種孤獨無依的感覺,所以他們有時候會更渴望擁有一個兄弟,擁有一份這樣的情感。
人們常說:“身在福中不知福?!钡拇_,生活中有的人雖然擁有一份這樣的美好親情,但他們卻無視這一點。有的“義氣兄弟”往往會為了一丁點的利益而反目成仇,甚至同胞之間也會互相廝殺。殊不知,這樣的不和睦不僅會給身心帶來莫大的傷害,而且還會傷了大家的和氣。
魯迅先生家有兄弟四人,小弟夭折,余其三。魯迅在家排行老大,二弟是周作人,三弟是周建人。當初,眾媒體皆傳,由于理想與抱負不同,魯迅與二弟周作人側目,但后來的事實卻證明,此論據實為有失偏頗。
據載,魯迅起初與他的二弟周作人感情甚篤。1902年,魯迅留學日本時,曾給讀書的二弟寄過一幅照片,照片的后面題了字:“會稽山下之平民,日出國中之游子。弘文學之制服,齡木真一之攝影。二十余齡之青年,四月中旬之吉照。走五千余里之郵筒,達星杓仲弟之英盼?!?/p>
三年后,周作人考取公費留學,也赴日本學習。在日期間,周作人與日本姑娘羽太信子相戀并結婚。在魯迅歸國不久后,周作人也追隨大哥一起留在北京。當時,兄弟倆都住在北京八道灣的房子里,經濟上均由魯迅分擔。但讓魯迅介懷的是,二弟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性喜鋪張,不夠節儉。在家里,她雇傭用人,買日貨,坐包車,就連孩子上學也要用車接送。
羽太信子的種種行為讓魯迅頗為不悅。于是,魯迅就以大哥的身份要二弟周作人告誡妻子勤儉持家。但二弟對妻子呵護備至,哪里肯說。后來,周作人又提出要接日本岳父岳母來中國居住。由此,魯迅愈加不快,并拒絕了二弟的請求。兄弟倆的關系自此開始惡化。
后來,為免尷尬,魯迅主動搬出八道灣,將房子全盤留給二弟,自己則與母親搬至北京西三條胡同。此后,魯迅曾回老宅取書籍器什,在此過程中,兩人因矛盾嫌隙竟上演了全武行。
1936年,魯迅因肺病與世長辭。周作人接到了訃告,也未前去參加兄長的追悼會。
魯迅與周作人兄弟不睦,最終竟致兩不相見,這對于他們的母親來說,是極為悲傷的。兩人本是同根生,身為他們的母親,一定是希望兄弟倆能夠互幫互助,攜手創造好生活的。然而,由于兩人在一些方面的分歧與矛盾,使得兩人的關系最終走向決裂,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
曾國藩本是一介書生,憑著自身的努力,進入朝廷從政為官。雖然他在京城打拼出了一片天地,但他沒有忘記家里的父老鄉親,也沒有忘記自己的兄弟姐妹。他珍惜這份手足之情,經常與他們書信來往,讓兄弟間的情誼不因距離的原因而淡漠。
曾家有五男四女,曾國藩排行老大,所以他最關心的是弟弟妹妹們的生活,將進修德業作為教導弟弟的根本。
二弟國華是一個生性心高氣傲的人,但他經受不了挫折,稍有不順,便會牢騷滿腹。對待二弟,曾國藩總是耐心安撫,并為他取字溫甫,希望他性格里少一點偏激,多一點溫和。
曾國藩對弟弟們的學業非常關心,有一次,他聽說四弟、六弟沒有上學的消息后,心中悵然不已,馬上寫信給予開導,囑咐他們一定要注重修德、修業。在經濟上,他對弟弟們的求學給予了莫大的幫助,除了承擔他們讀書的學費外,他還會為他們捐監。曾國藩不僅珍惜與弟弟們的福分,對于姊妹們,他也十分掛念,希望她們能夠在煩瑣的生活中平平安安。
手足之情似海深,手足之情不可斷。在曾國藩的帶領之下,兄弟間的情誼越發的珍貴。他不僅幫助弟弟改正缺點,還時常讓弟弟為自己提建議,以求得到不斷的完善。兄弟之間的血緣關系將他們時常聯系在一起,無論何時都不會被割斷。
珍惜兄弟之情,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驚喜,也會為我們的人生帶來巨大的成功,兄弟之情是不可或缺的,兄弟情誼是最為純真的,大家只有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體諒,才能讓“手足”運用得更加自如。
顏氏家訓精華
能成為一生的兄弟,相扶相攜走過一生,是人生的福氣。所以,我們應該學會珍惜身邊的這份“手足情”,無論何時,都不要將這份親情割舍掉。
上一篇:《淡看生死,不因歲月無多而掛懷》顏氏家訓解讀|譯文|原文
下一篇:《愛惜保養精神,起居有規律》顏氏家訓解讀|譯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