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烏鵲橋
【出典】 東漢·應劭《風俗通義》(佚文):“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見《歲華紀麗》卷五)南朝梁·庾肩吾《七夕詩》:“離前忿促夜,別后對空機。倩語雕陵鵲,填河未可飛?!?據《藝文類聚》卷四)唐·劉威《七夕》詩:“烏鵲橋成上界通,千秋靈會此宵同。”(見《全唐詩》卷五六二)
【釋義】 古代傳說,牛郎、織女二星為夫婦,被銀河所阻,每年七月七日,有烏鵲飛來替他們填河搭橋,使二星相聚一次。后因用作詠七夕的典故,也常用以表現夫婦(或情人)的思念與聚會。
【例句】 ①幾時待得,信傳青鳥,橋通烏鵲。(秦觀《水龍吟》[瑣窗睡起門重閉]483)這里用以抒寫對舊日情人思念的情懷。②烏鵲橋邊河絡角,鴛鴦樓外月西南。(賀鑄《減字浣溪沙》[鸚鵡驚人促下簾]536)詞寫女主人公居處有男子前來夜訪。句中用烏鵲橋標志這種聚會之地。
上一篇:典故《烏鵲喜》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烏龍》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