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別集·明代部分· 湯顯祖集》新詩鑒賞
詩文別集,五十卷,詩二十一卷,明湯顯祖撰。顯祖(1550~1617)字義仍,號若士,又號清遠道人,臨川(江西撫州)人。萬歷三十一年(1603)進士,授南京太常博士,因上書彈劾大學士申時行被貶為廣東徐聞典史,遷逐昌縣縣令。因對官場生活不滿,憤而辭職還鄉,閑居二十余年。
湯氏為明代著名戲劇家,其思想受到左派王學和李贄的影響,論詩崇尚性靈,注重詩人的個性表現,其詩表現了作者憤世嫉俗,反抗權貴的叛逆精神。《京察后小述》描繪了作者不諧于時俗的行為和思想:“幸免青蠅吊,厭聽遷鶯賀。賤子亦如人,壯心委豪惰。文章好驚俗,曲度自教作。貪看繡夾舞,貫踏花枝臥。對人時欠伸,說事偶涕唾。眠睡忽起笑,宴集常背坐。敢有輕薄情,只緣迂僻過。”這種任性而行的作風在衣冠之士中肯定要受到指責和排擠的。為此,詩人甚至幻想自己離世而去:“偶然彈琴一高歌,墻上當趨可奈何。便作羽毛天外去,虎兄雁弟也無多。”(《慟世》)送別劉大甫,又表現出詩人不甘心高蹈,恩仇必較的心情:“欲別悲歌雞又鳴,白頭無計與書生。恩仇未盡心難死,獨向田橫島上行。”從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當時想沖破束縛個性羅網的士人們的內心矛盾。他們有因長期受壓積聚起來的內在爆發力,他們知道爆發的后果的可怕,想要控制它,而不懂得如何引導它,從而使自己有一個健康的人生。這一點在李贄、徐渭、三袁等人的身上都有所表現。
湯詩中還有些作品矛頭直接指向皇帝,諷刺其貪得無厭,迷信鬼神。這是其叛逆思想在政治上的表現。如《感事》:“中涓鑿空山河盡,圣主求金日夜勞。賴是年來稀駿骨,黃金應與筑臺高。”萬歷皇帝一味追求黃金,命令宦官到處搜刮,對于賢才卻棄置不顧。在《燕王臺》一詩中指出這樣做必然導致國力衰微,國家崩潰。
湯詩中還有不少揭露時弊,同情人民疾苦的作品,如《聞都城渴雨時苦攤稅》等。湯氏曾被謫居廣南,故詩中有不少描寫嶺南美麗風光和表現作者坦蕩胸懷的作品,如《海上雜詠》《嶺南踏踏詞》等。“東望何須萬里沙,南冥初此泛靈槎。不堪衣帶飛寒色,蹴浪兼天吐石花。”(《白沙海口出沓磊》)可見詩人之豪情。湯詩富于激情,帶有浪漫主義色彩。其五古清勁沉郁,天然孤秀,絕句精妙含蓄,清麗委婉。
湯集在作者生前就有刊行,如《紅泉逸草》《問棘郵草》《雍藻》等集,其中《雍藻》已佚。其晚期作品收入《玉茗堂詩文集》。今人錢南揚、徐朔方據上述三集加以整理校點后附傳序題贈、評論及湯氏年表等有關參考資料,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另有《湯顯祖詩文集》由今人徐朔方箋校,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排印出版。徐朔方還將《湯義仍先生集》(為詩文選本)《湯海若先生制義》合編一集為《湯顯祖詩文集外編》,待刊。
上一篇:《詞曲總集·別集·曲·小山樂府》簡介介紹
下一篇:《詩詞曲論·詩論·滄浪詩話校釋》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