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客誠懇,周公一飯三吐哺
原典
昔者,周公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餐,以接白屋之士,一日所見者七十余人。
譯釋
從前,周公寧愿隨時中斷沐浴、用餐,以接待來訪的貧寒之士,曾經在一天之內接見了七十多人。
解讀
重視待客之道
大理白族有種很出名的茶,叫做“三道茶”。其實,三道茶,指的是“三次茶”的意思,而每道茶的泡制和所用到的材料都是不同的,經常被用來招待尊貴的客人。他們熱誠的待客方式自然也贏得了客人的喜愛。
毋庸置疑,我們都喜歡熱情好客的人,因為在主人熱情的招待中,我們有一種被尊重的感覺。若是遇到那種格外熱情的主人,我們還會生出一種被當做尊貴者的心理滿足感。當然,熱情好客的人也是非常受人喜愛和歡迎的。古代的先賢十分重視待客之道,他們明白,廣納賢才的基礎是,要讓那些賢才感受到尊重和重視。
顏之推在《顏氏家訓》風操一節(jié)講了關于待客的禮儀。其中講到了周公待客的故事。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也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曾兩次輔佐武王伐紂,在鞏固和發(fā)展周王朝的統(tǒng)治上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新建立的周王朝面臨諸多困難,商朝的舊貴族們隨時準備復辟,而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攝政,也引起了武王的另外兩個弟弟管叔和蔡叔心中不服。他們散布謠言,說周公野心很大,有可能謀害成王,篡奪王位。此外,他們還勾結商紂之子武庚和徐、奄等東方夷族反叛。周公奉命出師,三年內平叛,滅五十國,奠定東南,歸而制禮作樂。周公唯恐失去天下賢人,洗一次頭時,曾多回握著尚未梳理的頭發(fā);吃一頓飯時,亦數(shù)次吐出口中的食物,迫不及待地去接待賢士,曾經在一天之內接見了七十多個人。
我們現(xiàn)在看,周公之所以能夠輔佐君主建立那么大的功業(yè),主要是因為他善于禮賢下士。這樣他才能得到天下人的稱贊和歸附。曹操在《短歌行》中寫的“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講的就是這個事情。
講待客之道,顏之推還舉了個反例,“晉文公以沐辭豎頭須,致有圖反之誚。”什么意思呢?說晉文公以正在洗頭為由拒絕接見下人頭須(編者注:豎頭須,宮中一個名叫頭須的小臣),以致招來“圖反”的嘲笑。
在顏之推看來,不使賓客滯留在門口,這是待客非常重要的禮節(jié)。那些沒有教養(yǎng)的人家,看門人也沒有禮貌,他們有時以主人正在睡覺、吃飯或發(fā)脾氣為借口,拒絕為客人通報,這是一件值得深以為恥的事情。
為此,顏之推還舉了黃門侍郎裴之禮的故事。裴之禮被稱作士大夫的楷模,他如果發(fā)現(xiàn)家中的奴仆怠慢客人,就會當著客人的面用面仗打仆人。所以,他的僮仆、門童在接待客人的時候,都顯得非常恭敬有禮,沒有怠慢過客人。
其實,很多富有成就的人,都是深具修養(yǎng)的,他們深諳待客之道,懂得以禮恭敬待人,招攬人心,為自己贏得更多人的支持,使自己的事業(yè)興旺發(fā)達。
孟嘗君是戰(zhàn)國時齊國的貴族,他曾被齊王任為相國,官位顯赫,令萬人敬仰。但就是這樣一位出身貴族的大官,卻非常親民。他為人親和,能結交普通老百姓,而且“食客數(shù)千人,無貴賤一與文等”,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孟嘗君在生活方面強調人人平等,從不搞特殊化。《史記》里記載,孟嘗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飯不等,輟食辭去。孟嘗君起,自持其飯比之。客慚,自剄。”孟嘗君將自己和客人擺在同等地位上,將心比心,平等待人,這就是他能贏得民心的一個很重要的理由。
孟嘗君不僅待客人有禮,而且很關心客人的家屬,讓來他這里謀生的客人無后顧之憂。史書上說,孟嘗君和客人談話,“屏風后常有侍吏,主記君所與客語,問親戚居處。客去,孟嘗君已使使存問,獻遺其親戚。”《馮諼客孟嘗君》說,孟嘗君家來了個食客叫馮諼,剛來的時候,他嫌吃飯沒有魚,孟嘗君就讓仆人給他吃中等飯菜。后來,他又說出門沒有車,孟嘗君就讓下人給他配車。但他還不滿足。有一次,馮諼彈著劍鋏唱道:“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他說自己不能照顧家,旁邊的人都很厭惡他,認為他不知足。但孟嘗君卻很關心地問:“馮公家里有親人嗎?”有人回答說:“他家里有老母。”孟嘗君就派人給他母親送飯。馮諼很感動,他使出渾身解數(shù)為主子工作,精心打造了“狡兔三窟”,使孟嘗君平安為相十年。
俗話說,患難成知己。困難時候能夠相依相伴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孟嘗君為齊相時,能夠熱情招待各種各樣的客人,讓那些生活貧困的客人都很感激他,所以當他后來遇到難處,遭遇危險時,總是有門客能夠挺身而出,救他于水火之中。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善有善報吧。孟嘗君的故事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對于落難的朋友,當他們向自己求助時,要熱情招待,不要用冷漠的態(tài)度對待他們。這樣,日后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也會向你伸出援助之手。
在生活中,父母的言傳身教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子女,所以,在待客時,父母一定要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盡量做到以禮待人,為孩子樹立待客榜樣,讓他們慢慢養(yǎng)成恭敬待客的習慣。
顏氏家訓精華
生活中,我們要向周公學習待客之道,真誠恭敬待人,我們不能因為對方的身份差異而對他們有所怠慢,相反,無論何時,都要恭敬有禮,以誠待人。
上一篇:《弄虛作假,不如笨拙的真實》顏氏家訓解讀|譯文|原文
下一篇:《憂勞興國,逸豫亡身》顏氏家訓解讀|譯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