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在四周圍都是山地的這里,看見太陽的日子真是太少了。今天,難得霧是這么稀薄,空中融融地混合著金黃的陽光,把地上的一切,好像也照上一層歡笑的顏色。
我走出了這黝暗的小閣,這個作為我們辦公的地方(它整年關住我!),我揚著脖子,張開了我的雙臂,恨不得要把誰緊緊地擁抱了起來。
由一條小徑,我慢慢地走進了一個新村。這里很幽靜,很精致,像一個美麗的園子。可是那些別墅里的窗簾和紗門都垂鎖著,我想,富人們大概過不慣冷清的郊野的冬天,都集向熱鬧的城市里去了。
我停在一架小木橋上,眺望著對面山上的一片綠色,草已經枯萎了,惟有新生的麥,占有著冬天的土地。
說不出的一股香氣,幽然地吹進了我的鼻孔,我一回頭,才發現了在背后的一段矮坡上,鋪滿著一片金錢似的小花,也許是一些耐寒的雛菊,仿佛交頭接耳地在私議著我這個陌生的來人:為探尋著什么而來的呢?
我低著頭,看見我的影子正好像在地面上蜷伏著。我也真的愿意把自己的身子臥倒下來了,這么一片孤寂寧馥的花朵,她們自然地成就了一張可愛的床鋪。雖然在冬天,土下也還是溫暖的罷?
在遠方,埋葬著我的亡失了的伴侶的那塊土地上,在冬天,是不是不只披著衰草,也還生長著不知名的花朵,為她鋪著一張花床呢?
我相信,埋葬著愛的地方,在那里也蘊藏著溫暖。
讓悼亡的淚水,悄悄地灑在這張花床上罷,有一天,終歸有一天,我也將寂寞地長眠在它的下面,這下面一定是溫暖的。
仿佛為探尋什么而來,然而,我永遠不能尋見什么了,除非我也睡在花床的下面,土地連接著土地,在那里面或許還有一種溫暖的,愛的交流?
(一九四一,十二,十日)
賞析這是一篇情意綿長的抒情小品。作品寫于1941年12月,正值抗日戰爭最艱苦的階段。中國人民的頭上籠罩著陰云,前方的革命者在流血。正如作者在文章開頭所說的“看見太陽的日子真是太少了”。加上正值嚴冬,作者又喪失伴侶不久,這就決定了作品的基調是感傷的。然而,這篇小品,偏偏要從嚴冬中尋找溫暖,在感傷中尋找自慰,這就使作品的主題充滿樂觀向上的主調,從而也使作品的感染力大為增強。
為了強烈地實現主題,作者始終將“冷”與“暖”對比起來寫。開頭,點明是“看見太陽的日子真是太少了”的“冬天”,然而緊接著筆鋒一轉,寫“今天”霧薄且“空中融融地混合著金黃的陽光”。這種以冬之“冷”作背景而著力寫“暖”的筆法,貫穿全文,成為起伏有致的寫作特色。如第二小節有句“富人們大概過不慣冷清的郊野的冬天,都集向熱鬧的城市里去了”,一冷一熱,傾注了作者的思想傾向。緊接著,一面寫冬草“枯萎”,一面又寫“新生的麥”使對面山上“一片綠色”。這個對比一褒一貶,作者愛憎自在其中。下文中,著力寫了耐寒的秋菊及其成就的“一張可愛的床鋪”,這里,作者揭示了“花床”存在的必然性:“雖然在冬天,土下也還是溫暖的”。寫到此處,作者觸景生情,把久積于心的對亡失的伴侶的懷念之情一泄而出,并理智地斷言:“埋葬著愛的地方,在那里也蘊藏著溫暖?!边@是主題的托出,也是作者心聲的傾吐,對讀者來說,這含有哲理的警句,則是安慰和鼓舞生者的力量!
作者明在寫人間之冷暖,實則寫革命之愛恨。由于時代所限,作者不可能過多地作恨之表白,卻把恨的對立面——愛,淋漓盡致地灑在字里行間。無論寫“金黃的陽光”、“金錢似的小花”、溫暖的“花床”,都傾注了自己真摯、深沉的愛。對這種愛的表白,作者沒有在文章開始就和盤端出,而是通過敘事、寫景,逐步含蓄地展示??此啤捌ず瘛?,實為深沉含蓄。這里的含蓄,又不像朦朧詩那樣令人不可捉摸。它通過大量的雙關語,向讀者一層層暗示。文中的“冬”、“霧”、“黝暗”、“冷清”、“寂寞”以及“陽光”、“雛菊”等等,都給人以冷與暖、光明與黑暗、愛與恨的聯想和啟示。
文章結尾也頗有章法?!胺路馂樘綄な裁炊鴣?,然而,我永遠不能尋見什么了……”?!胺路稹弊杂兄t意的掩飾,而兩個“尋”字卻表現了作者對愛的追尋的矢志不移,至于“除非我也睡在花床的下面”,表白了自己對獻身光明與愛的視死如歸。
在最黑暗時卻不忘對光明的追求,在強烈的恨中尋求并展示深切的愛。這種執著的精神,安慰著亡靈,更感染、激勵著后人!
上一篇:《冬夜》原文|賞析
下一篇:《失眠》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