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楊士凝
柳梢青·一望平疇
一望平疇,風輕沙軟,野渡無舟。深柳鶯雛,斜陽燕子,人在高樓。溪雪冷臥蘋洲,早掛起、西山一鉤。牧髻簪紅,樵簑擔綠,唱過荒丘。
這首詞,一開篇就把讀者帶入一個曠遠的境界。青翠的田野無邊無際,風是那樣的輕軟,連那沙粒也因她的吹拂而變得細柔了。“野渡無人舟自橫,”這是唐人韋應物《滁洲西澗》詩中的句子,描繪了一種靜寂。而這里作者所要表現(xiàn)的似不僅僅是這種氣氛,無舟并非無人,春天是耕耘播種的季節(jié),人們都在田野里忙碌,那么“野渡無舟”也就可以理解了。由此可推想,在這寧靜的氛圍之外別有熱鬧的天地——熱烈的勞動場面。“深柳鶯雛,斜陽燕子二句,不僅點明了時間是春天的傍晚,也點出了這里有人家。“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蘇軾《蝶戀花》詞)。這里寧靜而不荒寂,你瞧,不遠處就有高樓人家。
“溪雪冷臥蘋洲,早掛起,西山一鉤”,月不用“升”而用“掛”,顯得更加精巧可愛。“牧髻簪紅,樵簑擔綠,唱過荒丘。”大自然的景色一旦離開了人的活動,就荒涼無生意,唯有人化了的自然才是美的。作者在這幅畫面中加上了勞動的人們,似乎也有這方面的用意。他不僅要表現(xiàn)自然的優(yōu)美迷人,更要表現(xiàn)普通農人的勤勞樂觀。“唱過荒丘”,這歌聲便是其樂觀的象征。這最后三句,一下子開拓了全詞的境界。如果說整首詞是一幅畫,那么這牧童樵夫就是畫的主景,而其它描寫都不過是背景而已。
此詞色調明凈,意境曠遠,意氣連貫,一氣呵成。“高樓”中的“人”,既是景中的點綴,也是寫詞取景的立足點,所有的景象都是從他的眼中的反映出來的。作者以他的視覺把景色從遠處移到近前,再拉向遠處,又以他的聽覺把意境由有限推向無限。
此詞不僅在寫景抒情、創(chuàng)造意境上有獨到之處,而且在遣詞造句上也頗見匠心。如“牧髻簪紅,樵簑擔綠”兩句,對仗工整,選詞精當。“簪”在這里作動詞用,“插”的意思。“紅”代花,“綠”代薪,髻黑花紅,簑褐薪綠,各自間雜,又前后相映成趣。可見作者的不凡功力。
上一篇:(清)杜文瀾《柳梢青·雨晝風宵》原文賞析
下一篇:(清)彭孫遹《柳梢青·感事》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