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枋得《武夷山中》
十年無夢得還家,獨有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幾生修得到梅花。
【注釋】
(1)此詩寫于南宋滅亡之后,約在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間。武夷山:在今福建省崇安縣西南,綿延閩、贛兩省之界。相傳有仙人漢武夷君居此,故得名。
(2)“十年”句:謝家在江西弋陽,離他起兵抗元的信州(今江西省上饒市)不遠。當德佑二年(1276)信州失守時,他孤身逃竄,家小都被元兵擄去,下落不明,家鄉也被鐵騎蹂躪。故詩中云:十年無夢,無國無家。
(3)“獨有”句:指自己在這十年間,避居在青峰野水之間,不受塵俗污染。涯:水邊。
(4)“天地”句:雙關語。既可理解為山中沉寂,風停雨歇,也可理解為人間萬馬齊喑,抗元武裝斗爭都已失敗告終。寂寥:寂寞寥落。
(5)“幾生”句:贊揚梅花,幾生幾世才能修得到梅花那樣堅貞高潔,暗喻以梅花自期,保持氣節于始終。
【賞析心得】
南宋亡國之后,“臣妾”謝道清已交了降表給元軍,并下了招降未降州郡的手詔。但謝枋得秉著“社稷為重君為輕”的宗旨,君降堅持臣不降,只把忠誠獻祖國。他仍以江東提刑、江西招諭使知信州(治所在今江西省上饒市)的身份,在浙贛閩交界處抵抗元兵。信州失守后,他改名換姓,賣卜為生,抗節隱居,逃入武夷諸山,聯絡抗元,轉徙東南一帶二十年之久。因此,元軍頭領十分痛恨他,當他家鄉失守時,擄其妻兒,拘其弟侄。在此前后,枋得另一弟謝禹被元兵斬于九江,其伯父徽明及其二子也在湖北當陽戰死,真是“滿門烈士,全家忠貞”。國亡家破,深仇大恨,深山十年,總不忘懷。這首詩,即寫于他隱居后期,這時他已是年邁花甲的白頭老翁了。
“十年無夢得還家,獨有青峰野水涯。”作者起句壯烈悲愴。國亡家破,隱匿深山,音訊全無,連夢中都不能回家,冥冥之中,已隱隱感到,自己恐怕連家也沒有了。即使這樣,他仍矢節不渝,依舊挺然獨立青峰之上,求生在野水之濱,堅持著最后的斗爭。“天地寂寥山雨歇,幾生修得到梅花。”后兩句先寫景,后抒情。作者站立武夷頂峰,放眼望去,群山沉默、天地寂寥。他清醒地知道反元事業已不可為。懷著無比痛苦的心情,他將目光轉向了山中凌霜盛開的梅花。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像梅花那樣堅守遺世孤立,保持高風亮節,不向與自己有深仇大恨的強勢政權屈服。南宋亡后,許多遺民都寫了與枋得格調相同的詠物懷亡詩歌,唯有他這首寫得格外感人,好比站在武夷山巔,令人無法攀比。元軍鐵蹄橫掃大江南北,甚至遠征歐亞大陸,但他永遠征服不了謝枋得這樣忠義烈士的心,按屈不下他們那高昂的頭。這位英名流傳千古、潔如梅花、永不屈服的人,堅決不應元廷征召,最終絕食殉節。
上一篇:辛棄疾《武夷山(二首選一)》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下一篇:蘇軾《西太一見王荊公舊詩偶次其韻二首其一》注釋賞析